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5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上新课之前,我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人与大自然相比,谁更强大?为什么?请举例说明。”等同学讨论回答完毕,我再导入新课,让同学仔细默读课文,概括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个同学问我:“老师,你怎么看呢?”我的回答是:“支持作者的看法。”可是,有的学生依然不服气,固执地认为“人比大自然更强大。”我告诉他们,等读完全文,或许你会改变主意的。

    在具体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很传统的串讲法,就是逐段朗读、逐段品评、逐段归纳意思。

    为什么要这么教呢?因为初二学生接触的议论文不多,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还比较陌生,在细致朗读与听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关于议论文语感方面的训练。况且,本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感情激荡,爱憎分明,语势高亢,非常适宜朗读训练。

    在串读串讲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补充一两个与段落意思相关的具体事例,不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还有益于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解读文本上来。同时,别忘了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段落的关键句和生动词语,并做记号。事实证明,在本课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十分可行的。有何依据呢?等到全文都解读完毕,有同学竟说:“其实这篇文章讲来讲去,不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吗?干嘛还要这样啰嗦,写了那么长的篇幅呀?! ”

  听完,我觉得这孩子已经完全读懂课文了,才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唏嘘。我耐心地告诉他:不是作者想啰嗦,而是他在努力做到让文章层层深入,意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进行多角度对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人们善于用科学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所以,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而已,是如大海一般的大自然整体智慧中的一滴水。由此得出结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很渺小很微弱,所以,人类必须向大自然学习,必须敬畏大自然。

     等到课文教完,我再次提问开课之初认为“人比自然伟大”的同学说一说,是人类强大,还是自然强大的时候,他们都默认作者的看法了。这也可以看出本文作者苦费心机的目的,就在于说服人们:不要因为人类能制造飞机、潜水艇、宇航船等现代科技产品,就认为人类可以“战天斗地”,可以征服大自然了。实际上,人类的很多实践作为,都是向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学得的。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