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2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
执教: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 沈国华
学生: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八(4)班
听课:参加杭州湾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公开课)的全体语文教师
时间:2013-4-3下午第一节课(12︰50—1︰35)

提问导入
(课间幻灯片自行播放大自然美景三十张,花时约一分钟,至出现课题时静止。)
师(手指屏显课题):请把课题读两遍——
生(读):敬畏自然,严春友;敬畏自然,严春友。
师:面对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纷纷):什么叫“敬畏”?为什么会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怎样做到敬畏自然……
师:我把同学们的问题整理一下,(屏显:看题提问:1、什么叫“敬畏”?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4、怎样做到敬畏自然?)上面的问题是老师预先估计大家会提的,再加上几个老师没估计到的。(师当场在幻灯片上录入问题:5、我们敬畏自然了吗?6、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们会怎样做?7、敬畏自然,意味着不能征服自然了?那人们还怎样利用自然呢?)这里要提醒的是,上面有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合并的,比如第一个和第四个问题。
带问题自由阅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
师:作者严春友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在这篇散文里面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了吗?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生阅读,师也同步阅读,用时约五分钟。)
师:读好了吧?(生点头示意已读好)读好了,就要交流了。怎么样?严教授把上面问题都解答了吗?
生:有的解答了,有的没解答。
师:那我们把严教授解答的问题先解决了,如果有时间再把严教授未涉及的问题讨论讨论吧!谁先说?
生:第一个问题,什么叫“敬畏”?我想,“敬”就是“敬重”,“畏”就是“畏惧”,合起来就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师:畏惧?是不是像古人那样看到天打雷就叩头,天久旱就跪拜求雨呢?
生:太过分了吧?
师:文中有直接告诉答案吗?
生:没有。
师:文中有零星信息可以整合吗?
生:敬畏自然,就是要把自然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敬重自然,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师:核心词:敬重、爱护、和谐。
生: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是因为眼下有人不敬畏自然,甚至有挑衅之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到,“人们常常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大自然。”
师:征服大自然,可能吗?(师边说边板书:征服自然)
生:不可能。
师:文中主要是哪个词语来形容不可能的程度的?
生:不自量力。(师板书:不自量力)
生:还有“狂妄”。
师:哦,因为太不自量力了,显得狂妄之极。都引来了大自然的——
生:窃笑。
师:大自然为什么会对人类的这一举动窃笑的呢?文中哪些段落专门就这一“窃笑”而谈?
生:第二至第四段。
师:阅读这三个段落,看从哪些方面来说的。
生:四方面:人类活动空间狭小;人类的认识史是纠错的历史;人类挖掘宝藏可能是自掘陷阱;人类智慧并非最高。
师:学到这里,我觉得咱们可以把文章前四段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么说?
生:人类想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是狂妄可笑的。
师:也就是否定了别人“征服自然”的观点。那么,作者自己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能从文中找到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吗?
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最后一段。
师:请看最后一段,一起读一读。(师屏显最后一段内容)
(生齐读最后一段。)(师板书: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师:作者为了让人家信服自己的观点,并不是直截了当亮出了事,而是有一个过程,有充分的理由——
生:P86第二段写到:因为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师:“相形见绌”是一个成语,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生:就是相比较就看出自己的不足。
师:对,“形”指“比较”,“绌”指“不足”,合起来就是与同类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师板书:智慧比较 相形见绌 )这一段中写到大自然的智慧高在何处呢?
生:第一,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这生命中甚至包括人类;第二,大自然“懂得”美学原则。
师:而人类呢,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果,难怪要说“相形见绌”了。好,继续找理由。
生:P87第一段写到,人本身就是宇宙创造的,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阶段。
师:由相比到一体了。(师板书:天人合一 高级阶段)老师解释一下,这个“天”可以解为“宇宙”,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生:文章后面几节写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宇宙里处处有生命,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师:换一个角度了,是从生命的角度来说了。(师板书:生命宇宙 处处兄弟)
师:现在我们其实已经解答了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敬畏自然,请一位同学把刚才的思路整理一下。
生: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相形见绌,甚至,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的智慧就是自然智慧的高级阶段。况且宇宙处处有生命,人只是其中一分子,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师:大家看板书,这顺序能调吗?
生:不能
师:什么关系?
生:层层递进。
师:最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出要——
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质疑探究
师:大致的思路是清楚了,但是不是对整篇文章都懂了呢?不一定,这文章感觉特绕,沈老师细读不下十遍,疑问也不下十个,我相信同学们也会有许多困惑。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一个环节非常富有挑战性,那就是“质疑课文,敢问教授”。当然,态度还是谦逊一点为好。所以,我们就以“严教授,我想问你: ?”的句式来发言吧!先自行阅读、质疑,三分钟后全班问题征集,看谁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
(生自由阅读,思考约三分钟)
师:让我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挑战权威,畅所欲言吧!
生:严教授,我想问你:课文第一段写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的孩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可是,后面又讲到“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两者是否矛盾?
生:文章第二段有一句话:“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我就奇怪:航天飞船飞向太空,人类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这应该说是宏观世界啊?怎么说是“微观世界”呢?
生:第四段中说到:“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里的“一定”一词用得太绝对了,只是“推想”,哪能“一定”?任何未经证明的东西,都不一定。严教授你用词不够准确啊。要是让你去侦破案件的话,不知会冤枉多少好人?(有同学笑)
生:文章第五段里,末尾一句话显得怪怪的。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围绕第一句“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大自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命,这一层到倒数第三句为止。二是讲大自然也很懂“美学”原则,这一层就是倒数第二句。这末一句是说造人一事的,应该放到前一层去的呀,怎么会放在后面呢,有狗尾续貂之嫌,挺尴尬的。
生:我觉着第五段和第六段有关于人类智慧的内容有重复之处,翻来覆去说人能思维、能理解之类的,两节内容可以整合一下。
生:第六段的人称好像也不统一,一会儿说“人”,一会儿把“人”称为“我”,后来又把“人”称为“她”,不妥吧?
生:第七段中末尾一句是病句吗?“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我们会说成:那么,让我们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自然吧。
生:第七段已经说到:“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八段的第一句却又说:“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不是倒过来说了吗?
生:第八段的六句话语序不当,主要体现在第三句话位置不当。请看第一句反问句:“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然后第二句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第三句又说如果宇宙没有生命会怎么样?第四句又说这个宇宙到处有生命。我认为,把第三句提前到第二句为好,一换就很顺了,你看前两句成: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而紧接着的第三第四句呢,又很自然的从正面来说,整子之间的关系就理顺了。
生:第八段里还有一个问题:前面说到宇宙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后面一句又说到生命“隐藏”、“萌芽”,不合常理,应该把第三句放到后面来,而且句式也应改为“你难道没有看到那宇宙中开出的生命之花吗?”这样就与第五句第六句句式相一致了。请看我改写后的末三句:你难道没有看到那宇宙中开出的生命之花吗?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同学鼓掌)
生:第八段第二句话是病句:“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后面应该加一个“体”,生命体。
四、课堂小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真是疑窦丛生啊!作者严春友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可能是我们的思维难以理解他的思想,也可能他在语言运用上确实略有欠缺。我们不知道。记得有一个教育家说过,一堂课上好,学生脑海里没有问题了,那不是好课,真正的好课是,当老师离开课堂时,学生的脑海里满是问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堂课是一堂——
生:好课。
师:不过,虽然疑问很多,但是对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是竭力赞同的,那就是我们要——(师手指课题)
生:敬畏自然。
师:相信这是大家的心声!
五、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写一篇读后感,今天的读后感是把你对这篇文章的疑问、思考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写下来,这可是一篇挺有价值的小论文呵!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征服自然 不自量力
智慧比较 相形见绌
天人合一 高级阶段
生命宇宙 处处兄弟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