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3

《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预习独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 鷃( ) 蓬 蒿( ) 咫 ( ) 尺   狼藉( )斑斑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3.【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题目《敬畏自然》中“敬”意思是    “畏”    ,合起来题目的意思是告诉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掐头去尾 见微知著】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开头说,“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尾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首尾呼应,观点鲜明。   二、【梳理内容 条分缕析】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征服自然

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举动
幼稚可笑之处

道理论证
(道理驳斥)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
(只不过是)打开了一个微观世界,于是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从人类自身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反问语气,昭然若揭


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相比
自然智慧的高明之处
人类智慧的相形见绌
道理论证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

我们的智慧即是 的智慧……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















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




三【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五、拓展研究: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四、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陈述句:
表达效果:
2.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陈述句:
表达效果: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五、延伸拓展:美文欣赏 怀念月光 严春友 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导入新课: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猜读感知】
光看题目不看课文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了读者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鹭鸶(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A抽 B.用 c.截 D.引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
3、解释词语:
沧海桑田:
近在咫尺:
浑然一体:
4、本文是一篇( ),它兼有( )和( )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 ),文学的特点则要求( ),讲究( )、(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一)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需要拯救。

(二)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当堂训练:
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画线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庇护(遮蔽) D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
学(教)后记: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