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阐释及典型问题例析

五柳先生传

〔重点难点阐释〕
1.《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学传记,与传记文学有什么不同?
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史记》《汉书》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但是这些都是史传,本质上属于历史。所以,尽管它们也具有文学性,甚至被称为“传记文学”,对材料也有重要的剪裁和取舍,但总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物的生平事迹。《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以为这就是陶渊明的全部真实,便未必妥当了。比如“闲静少言”四个字就很值得推敲。在对世俗一面来说,陶渊明是“闲静少言”的,所谓“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可是在另一个生活圈子里,他既不“闲静”,也不“少言”。他和田园中的农户“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和志同道合的佳邻好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都是“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另外,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是整天那样悠然。由于他是“欲有为而不能者”,心情并不能完全平静。五十岁时写的《杂诗》还在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对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夜不得安眠,哪里悠然呢!他的生活不断下降,“夏日抱长饥,寒冬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有时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向人乞讨去了,也是无法一味“晏如”的。他还写了《述酒》《咏荆轲》《读山海经》等诗,写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那样的诗句,对时事的激烈情绪溢于言表,可见也没有完全遗世,成为无怀氏、葛天氏王国里的公民。所以《五柳先生传》虽是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这是作者理想的、衷心倾慕的、在诗文作品中竭力表现的精神,也是作者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2.如何理解文末的“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黔娄”见于《高士传》,是齐国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黔娄之妻的话见于《列女传》。“戚戚”是忧愁的样子,“汲汲”是热中追求之意。“其言”句意思是,黔娄之妻的话所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兹”是连词,起承接作用,有“则”、“斯”之意。“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如果我们把《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予以概括,那么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赞”中这几句话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可以说是“赞”体的“明”的作用。
〔典型问题例析〕
〔例一〕如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解析: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名,也不逐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再则,他已经“欣然忘食”,说明在书中已经得到了真谛。
〔例二〕“嗜酒”说明了什么?
解析: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怎样使波澜平静呢?于是嗜酒。这是他在那种情况下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又如文中的“常著文章以自娱”“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等都是他解脱痛苦的方法。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例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说明了什么?
解析: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能力分层训练〕
〔基础性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
2.下列加点的词有古今变化的是( )
A.造饮辄尽 B. 衔觞赋诗
c.箪瓢屡空 D. 不戚戚于贫贱
3.解释加点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每有会意 ( )
杂然相许 ( ) 会天大雨 ( )
其言 ( ) 因以为号焉( )
亦不详其姓字 ( ) 且焉置土石( )
4.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为谥号,你知道下面谥号指的是谁吗?
靖节征士( ) 欧阳文忠公( )
王文公 ( ) 林文忠 ( )
纪文达 ( ) 刘文正 ( )
5.下面译文翻译有误的是(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先生)安闲宁静寡言少语,不羡慕名利。
B.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一去就把酒喝光,一定喝个大醉。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朋旧友知道他的这种情况,或许备酒招待他。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样的人)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呢?
〔综合性练习〕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文章的作者是晋代的陶渊明,你学过他的文章还有《 》
2.将文章的空缺处默写下来: , 。
3.解释词语:
性嗜酒__________________
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____
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出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答:
6.五柳先生得名之因是
7.五柳先生的爱好有
8.写五柳先生家境贫寒的句子
9.“赞”十分明确的归结了五柳先生的两个特点: 、

〔拓展性练习〕
(一)
归田园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本性?
答:

2.诗中的五六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立意。
答:
(二)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 ②辄默记 ( ) ③儿痴如此 ( )
④恬若不见( ) ⑤曷不听其所为( ) ③依僧寺以居 ( )
2.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三)课外探究:读完下面的材料,你会有哪些想法?请写出来。
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③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答: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