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教学模式操作做卡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做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胡荣成 审核教师:柳宁
课 题:《诗五首》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4.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二、学习任务: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
(2)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3.欣赏品味。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
一、自主背诵《饮酒》、《行路难》
二、流利朗读后三首诗
课堂学习设计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赏析。
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2.研习课文。
(1)朗读,辨别节奏。
(2) 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训练卡
【基础知识训练】
1.按课文原句填写内容:
① ,悠然见南山。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④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
⑦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诗显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对月夜却表达出“但愿人长久,         ”的美好祝愿。
⑨《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的之妙的句子是          ,          。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B.《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主要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句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D.《已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给带点字注音
高者挂罥( ) 唇焦口燥( ) 沾湿( ) 沉塘坳( )
4.本诗作者 ,被世人尊称为“ ”,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5.全诗先叙事,后 ,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的博大胸怀。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翻译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史弟登高处,扁插茉萸可一人。
9.填出诗中空缺的诗句。
10.中国农历中有较多的节气,每年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爬山的习俗。我还知道中国有 节,这一天有 的习俗。
1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2、名著导读(3分)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①采菊东篱下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2.B 3.juàn zhào zhān ào 4.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5.抒情、忧国忧民 6.B 7.略 8.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探究拓展训练】
9.每逢佳节倍思亲 10.略 11.渲染了诗人独在异乡作客由于生疏不适的孤独感而引发对故乡对捋人的思念


▲反思卡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