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谈生命》导学案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  谈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生字新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卷(  )   羞( )  压( )   清(  )
( )   芳(  )   云( )  悬崖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整体感知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分析课文
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课内精读:
3、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精读课文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拓展延伸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3、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七.教学后记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