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谈生命》预习导学单


学习内容
谈生命
主备:
金鑫
审核:备课组
类型:预习导学单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章字词,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 反复朗读,能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   习   活   动
教(学)手记
 
知识链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自主预习,基础夯实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标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词,然后写在下边。
 
 
 
 
2、文中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二者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文中标画出相关句子。)
 
 
 
3、理清思路、分析层次:
 
 
 
 
美文美赏、品出情感
自主读课文,挑出主要句式,圈点勾画,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下,说说为什么喜欢。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再读课文,研讨质疑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 “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3) 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4) 作者为什么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方面来阐述?
 
 
 
 
(5)作者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来阐述她对生命的体验有什么作用?
 
 
 
 
(6)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发现生成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细读文本,结合课后习题及《基训》自主学习,提出你认为有价值或不能解决的的问题。也可以试着为自己的问题分类,如:内容类、知识类、结构类、写法类等。
我的问题                       
 
 
 
 
小组问题
 
 
 
 
 
 
拓展探究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作业布置
 
 
学后反思
 
 
 
 
 
 
 
 
预习
六字诀:
查划写
记练思
 
 
 
 
 
 
 
 
 
 
 
 
 
 
 
 
 
 
 
 
 
 
 
 
 
 
 
 
 
 
 
 
 
 
 
 
 
 
 
 
 
 
 
 
 
 
 
 
 
 
 
 
 
学贵有疑
乐在解惑
 
 
 
 
 
 
 
 
 


 
自主学习
生成问题
合作学习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9)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10)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 “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3) 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 作者为什么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5)作者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来阐述她对生命的体验有什么作用?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6)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