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13年随州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古诗词鉴赏(人教版)

【2013年随州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题讲义之六】
2013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1)
【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并能正确默写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中考说明】
《随州市2013年中考说明语文》对古诗词试题有以下要求:默写常见的古诗词名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
【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型归纳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中考题型]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中考题型]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中考题型]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四、想象描述类
 [中考题型]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中考题型]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六、古诗词文默写题
[中考题型]
1.补充型默写,这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题型。此类试题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间或空两边留给考生作答,无论怎样变化,难度都是很低的,不过也因为难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视,结果丢分不少,令人深感遗憾。究其原委,大多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各地的评分标准——有任何一处错误均不得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文句要认认真真地写”,否则易题也变为难题。
2.归类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好题型。其特点是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3.理解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使学过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牢记于心。此类试题虽然难度较大,只要考生能潜心钻研,细心理解,也能化难为易,获得成功。
4.联想型默写,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考查考生的迁移、联想能力。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古今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5.运用型默写,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联想能力,更着重考查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做到所谓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境界。
【2012年全国中考课外古诗词试题演练】
一、(2012·衢州)阅读《城东早春》,完成第1~2题。(4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答: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几颗轮黄的叶芽。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二、(2012·丽水)阅读《过湖》,完成第3~4题。(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3.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2分)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远处群山若隐若现, 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4.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三、(2012·嘉兴)阅读《野 池》,完成第5~6题。(4分)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满溢(满)  ,植物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的景象(2分)
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四、(2012·滨州)阅读《早发白帝城 》,完成第7~8题。(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湍急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答:“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五(2012·台州)阅读《秋夜山居》,完成第9~题。(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9.诗歌首句“   去雁(仅答“雁”不给分)”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0.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六、(2012·温州)阅读《田家》完成第11~12题.(4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七、(2012·成都)阅读《早梅》,完成第13~题。(4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1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八、(2012·株洲)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完成第15~16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答: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16.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答: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九、(2012·江西)阅读《   玉楼春  戏赋云山》,完成第17~1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B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 ,下片写重睹青山[来源:Zxxk.Com]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1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十、(2012·济宁无)阅读《田园乐》,完成第19题。(3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9.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答: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十一、(2012·上海)阅读《天净沙·秋》,完成第20~题。(4分)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0.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迟暮萧瑟,明朗绚丽_(2分)
十二、(2012·南京)阅读《阙 题》,完成第22~题。(4分)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 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22.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幽(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3.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答: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十三、(2012·无锡)阅读《谢亭送别》,完成第24~25题。(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24.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
答: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5.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十四、(2012·湖州)阅读《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完成第26~27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2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答:.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2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答: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十五、(2012·德州)阅读《   采桑子》,完成第28~30题。(6分)
                                  (一)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8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小令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婉约    派(2分)
29“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0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评分:2分,答出两点即可
(未完待续)
()  2013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
十六、(2012·兰州)阅读《清平乐 ·村居》完成第31~32题.(3分)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3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顽皮,可爱   (1分)
3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十七、(2012·泰州)阅读《塞下曲》(其一)》,完成31~题。(6分)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3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3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十八、(2012·凉山)阅读《采莲曲  》,完成第34~题。(6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4.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答: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35.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答: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二十、(2012·泸州)阅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完成第36~题。(8分)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36. 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色彩明丽 、  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             的特点(3分)
37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2分)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1分),有色有声(1分);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1分)(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
二十一、(2012·宿迁)阅读《晚春》,完成第38~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38.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39.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二十二、(2012·菏泽 )阅读《雨后池上》,完成第40~题。(4分)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40.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答: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评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41.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
答:①照应前句的“平”字,表现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②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雨后池水的清澈明亮。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第二点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
二十三(2012·义乌 )阅读《少年行》完成第42~43题。(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42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2分)
答:在猎猎的秋风中,少年披弓执剑,迎着霞光,策马扬鞭,奔赴战场。
43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既交待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