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10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渎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地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读课文,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激趣法
2、点评法
3、激励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欣赏下面这首诗
聪明杨德修,世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提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课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生1:课文主要讲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第一件事是杨修知曹操门上添”活“字的意思。第二件事是”一盒酥“,于是便和众人分吃了。第三件事是杨修识破曹操梦中杀人的用心。
生2:杨修向曹操告密曹丕私自请吴质商量立太子之事,被曹丕识破,于是采用大簏装绢,导致曹操怀疑杨修谮害曹丕。第五件事是在曹操对其子一场特殊的考试中,杨修唆使曹植杀死了门吏。第六件事是“答教事件”。
师:同学们把事件概括的较为详细具体,还有不同的心理反映没有说,谁来加以补充?
生:1、操虽称美,心甚忌之。2、虽喜笑,而心恶之。3、曹操闻而愈恶之。4、愈恶之。5、大怒。6、已有杀修之心。
师:同学们读书都很仔细,从文章安排的顺序上来看,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本文采用了插叙的方法。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理由?
生:因为后面的六件事都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发生在鸡肋事件之前,作者为了说清杨修死的原因,于是把这六件事插在“鸡肋事件”中叙述。
师:我们已经理清了故事的情节,下面,我们将进行一场自由辩论,来探讨杨修死因何在?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杨修之死,实乃杨修之过。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过于卖弄聪明,以至一再遭到曹操猜忌,埋下祸根。
生2:曹操外恭内奸,嫉贤妒能,心狠手辣,虚伪狡诈,这是人所共知的。杨修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恼火,杀他是必然的。
生3:杨修在“大簏装绢”的事件中失策,不去冷静地考虑后果,告密不成,反而“倒蚀一把米”,失去曹操信任。
生4:如果杨修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大略的话,他就应该知道后果,杨修的才能根本用不到点子上。
生5:我认为如果没有曹操的心胸狭窄,或者干脆就把曹操换成刘备,杨修也不可能死。
师:今天的自由辩论精彩而激烈,同学们据理力争,妙语连珠,表现的很出色。可见,同学们准备的较为充分。
三、分析人物形象。
师:小说的重要任务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谁来总结一下,你对两人的印象?
生1: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不重用人才的人,杨修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生2:我认为曹操为人阴险狡诈,不能以诚待人,而杨修虽然有才,但也过于恃才放旷。
四、延伸拓展。
师: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独生子女,其中不乏一些惟我独尊,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人。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2: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上的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点评:新课标强调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本课教学中自始至终将课文放在《三国演义》整个背景之下,此处教师再次以问题的形式,强化学生课处阅读的兴趣,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