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3

24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1.  积累并理解词语,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
2.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重点】
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难点】认识本文语言科学准确又不乏生动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竺可桢的资料。
 
课前预习 ,享受学习乐趣
字 词
积 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竺可桢的
资料

 

搜集农谚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学习要点】
理清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认识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 织 形 式

一、诗文引读
学生欣赏大自然图片,指出图片所展示的季节,回忆背诵与季节对应的诗词。
 
一、诗文引读
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请学生指出是哪个季节并背诵和季节有关的诗词。
 
 


      
 
 
 
 
 
 
 
 
 
二、走进新课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销声匿迹(  )  簌簌(  ) 翩然归来(   )
风雪载途(   ) 连翘(  ) 草长莺飞(   )
2.解释下列词语。
次第:
销声匿迹:
载途:
3.填空。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我国      家、      家、      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交流了解到的作者情况。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四、整体感知
4.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一篇        ,按说明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      和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是一篇      说明文。
5.“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速读课文,理清层次: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结构层次)?
五、合作探究
7.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8.研析7—10自然段,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9.下文是第一、二段改写,想一想:改文与原文有何不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六、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七、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八、拓展深化
10.交流课前预习时搜集到的农谚。
11.请说说你所知道的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
九、背诵积累
12.从1、2两个自然段摘抄精彩词句,整理在摘抄本上,并选用其中的五个词语再写一段话。
十、巩固练习
 

 
 
 
 
 
 
 
 
 
 
 
 
 
 
 
 
二、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花香鸟语,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现象,传达出各种各样的时节特征,它用独特的语言悄悄告诉我们许多气候信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三、预习检测
课件出示:
1题学生本上完成,然后正投展示,学生更正,全班齐读。
2题、3题抢答。
 
 
4、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学生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加以明确。
 
 
 
 
 
 
 
 
 
 
 
 
 
 
 
 
 
 
 
 
 
 
 
四、整体感知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总结。
 
五、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
按照语文能力的不同层次编排小组,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
7题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更正。8题采用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回答,看哪个小组同学积极踊跃且表述准确。9题代表发言后师明确。
六、课堂质疑
学生之间先互相解答,再有不准确的由教师解答。
七、总结归纳
学生自由谈收获。教师引领学生从写作特色、内容等方面来谈。
八、拓展深化
10、11学生自由畅谈
12学生代表展示朗读
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作品。
九、背诵积累
男女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十、巩固练习
分层设计,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13.下边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次弟   翩然归来  B孕育    消声匿迹
C.簌簌   衰草连天  D草长鹰飞   风雪载途
14. 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
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  )
③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
15. 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      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        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             的             、             和              。
16.下列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能力提高
17.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8.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9.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
20.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2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23.这是一篇_______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语言_______ 。
24.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25.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6.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          ②         ③       
2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24《大自然的语言》答案
1nì  sù  piān  zài  qiáo  zhăng2一个挨一个地。  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3竺可桢  气象学  地理学  教育   4科技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物候”和“物候学”事理 5“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6(1  -  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4  -  5)物候学同农业生产的关系。(6 - 10)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7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8举例子、列数字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维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9原文从表达方式看,属于描写性语言,语言生动形象,如描绘一幅四季风光画。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和成语,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而改文从表达方式看属于说明性语言,语言平实。10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龟背潮,下雨兆。11示例:蚂蚁搬家预示着要下雨。雨中听到蝉叫,预示晴天要来到。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12事例:春天来了,阳光暖暖的,和风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沉睡了一冬的万物渐渐苏醒过来。五颜六色的花儿次第开放,蝴蝶翩然起舞,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3 C 14①销声匿迹②无可奈何③周而复始④衰草连天15物候现象 物候景象 物候现象 特征 成因 意义16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纬度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17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学,可能曾留意到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18  B A C  19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0A  21时间顺序;举例子 22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23.事理 逻辑 生动24.拟人25.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26.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27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