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11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岱宗: (2)未了: (3)造化:
(4)钟: (5)会当: (6)凌: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3、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7、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8、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标题中的“ ”字,二是诗句中的“ ”一词。
9、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第1页(共4页)
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11、请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进行分析。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1~11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国破:____________(2)城:____________ (3) 烽火:_____________
(4)抵:_____________(5)搔:____________ (6)浑: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第2页(共4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5、下面对诗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6、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7、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8、《春望》中的“三月”是指( ),根据是( )
9、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阅读杜甫的《石壕吏》,完成1~14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第3页(共4页)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7、本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A.描写 B.议论 C.说明 D.记叙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11、《石壕吏》文体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12、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1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1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是: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