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小狗包弟》教案15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赵振翔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客观公正地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学习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写作手法,品评重要语句。
难点:正确理解巴金忏悔的现实思想意义。
三、教学方法
1.以读促感悟品评。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2.采用问题教学法。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设计
文革后,一些作家开始对“文革”进行解读与反思。其中杨绛的《洗澡》、汪曾祺的《虐猫》和巴金的《随想录》均是此类题材中优秀的作品。选自《随想录》的《小狗包弟》却是唯一入选多家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的以“文革”为题材的罕有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会《小狗包弟》的独特魅力,去品味巴金敢于反思、勇于解剖的伟大人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小狗包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独特地位,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㈡文本研习
⒈整体感知
⑴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文眼。教师补充介绍关于“文眼”的相关知识。
⑵学生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并由作者的情感变化去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⒉细部探究
⑴把握故事的情节
让学生依次讨论下面3个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并适度小结。
①“小狗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小狗包弟的可爱乖巧外,还记述了那几件事?作者的用意何在?
③“我”一家对小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那么当初又为什么要送走它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为后文逆转蓄势的写作意图。”
⑵理解巴金的忏悔
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教师可适度补充介绍巴金的经历和其忏悔的社会价值。
①送走包弟后,“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②找出“我自责”的语句,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在文革后有什么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文革”相对陌生,教师必要的补充相对重要。设计这两个问题可让学生感悟巴金勇于自责、勇于说真话的伟大人格魅力,以及这种做法的现实意义。
3.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质朴深沉,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鉴赏的有多处,可以选择以下三处,让学生重点品读。必要时教师可教授方法。如第3句可以让学生和“我自己,没有死在解剖桌上,是我的幸运……”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倒是我的幸运”一句的主语应为“成了包弟的我”,从而读出作者无奈与自嘲。
⑴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⑵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⑶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重要句子品读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㈢合作探究
设置以下两个探究题,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
1.“我”写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只是为了引出我的回忆吗?
2.文章第11段除了写到“同我一起散步的人”不在逗小狗玩和前面“包弟”有联系外,其余的叙写,是否也和构建作品主题有关?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批判现实意义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㈣讨论争鸣
设置两个讨论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但对学生错误的观念教师应该指出并修正。对于第2题鼓励学生提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可以发现问题还要有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于作者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2.学生阅读下面材料,谈自己的感受。
20111013日下午5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正确看待巴金为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㈤作业布置
巴金获评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 ,请根据本文及你对巴金的了解 ,为其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颁奖词。
【设计意图】颁奖词仅是一个形式,意在让学生课外阅读巴金的相关作品,了解巴金的思想。
㈥课堂小结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这种自责与慨叹又何尝不是对那段是非莫辨时代的深省?这种勇于剖析自我敢说真话的精神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