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窦娥冤》导学案(3课时)

《窦 娥 冤》导学案
窦 娥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知识导学】
一.作者及其作品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        ,         的奠基人,被誉为“          ”、“          ”,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流传较广的有《        》《        》《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文学和文化常识
1.元曲的分类。
    “元曲”,一般包括        和         。         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2.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      、      、      、      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元杂剧中的“四”。
元杂剧四大家:            、            、            、            。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            》、王实甫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元杂剧四大悲剧:             、白朴          、                 、纪君祥           。
 
三.关于标题
    在元杂剧中,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
 
四.背景介绍
    元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都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关系密切。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窦娥冤》便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它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楔子(       )   窦娥(       )   嫡亲(       )    亲家(       )   撇下(       )看觑(       )  薄面(       )   斟酌(       )  隅头(       )       孛老(       )        勒杀(       )绣闼(       )怕不中(       )    刬的(       )   (       )   亲眷(       )   羊肚儿(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呕吐(       )      孽根(       )亢旱(       )  刽子手(       )  埋怨(       )  前合后偃(       )罪愆(       )  盗跖(       )古陌荒阡(       )
 
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                              ) 
(2)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  (            )(                        )(3)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                        )
(5) 不堤防遭刑宪(            )(                        )
(6)行动些,行动些(            )(                        )
(7)谁敢合毒药给你   只合把清浊分辨(            )(                        )
(8)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么主意(          )(         )  (10)嘱咐他几句话咱(          )(         ) (11) 念窦娥尸首不完全(      )(       )  (12)尸骸上烈些纸钱(        )(         ) (13)你还有甚的说话  那有这等说话  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       )(         ) (14)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         )
(15) 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         )
(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         )
 
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外  ②云  ③净  ④科  ⑤唱  ⑥卜儿  ⑦鲍老儿
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  ⑿滚绣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合作探究】
1.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请大家复述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小说的标题形式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2.别林斯基说:“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该悲剧中的主角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3.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 冲突的焦点何在?
 
 
 
 
4.剧本中,主角窦娥除开主要矛盾以外的其他信息是怎样交代的?
 
 
 
【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kàng)旱  错勘(kān)     苌(cháng)弘化碧   
B.角(jiǎo)色    埋(mái)怨     前合后偃(yǎn)
C.罪愆(qiān)    刽(kuài)子手  杳(yǎo)无音信    
D.阡陌(bǎi)     嗟(jiē)怨     望帝啼鹃(juān)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症候   倾刻   披枷戴锁    B.魂魄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3.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刽子磨旗:摇旗              ②行动些:行动起来       ③不堤防遭刑宪:拷打
④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出     ⑤向哥哥行有句言:走     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⑦兀的不是我媳妇儿:这        ⑧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超度亡灵。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⑥⑦⑧        D.②③④⑤
 
4.下面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的唱词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5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窦娥冤》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知识导学】
一、戏剧家    元杂剧    梨园领袖    杂剧班头   窦娥冤  救风尘
二、1、杂剧  散曲   杂剧  散曲 
    2、一本四折  末、旦、净、丑   唱、科、白  唱词  科  白
    3、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基础演练】
1、明确:xiē   dòu  dí    qìng   piē   qù   bó    zhēn zhuó   yú   bó  lēi  tà  zhōng  chǎn   zhèng chuài   juàn  dǔ   qì  zhèng  xī huáng     zhī  ǒu tù  niè  kàng  guì  mán   yǎn    qiān  zhí  qiān
2、明确:
(1)古义:折合、抵偿   今义:标准、依据、准确;一定、准许等。
(2)古义:时候/随时/有时候   
今义:①早晨和晚上;②或早或晚;③时候 ④(方)将来某个时候                           
(3)古义:数落、责备    今义:处罚决定
(4)古义:清醒   今义:精密细致,精明细心 
(5)古义:想到、料到   今义:小心防备
(6)古义:走快  今义:多指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7)古义:配制/该、应当   今义:闭、合作、盖上盖子等。
(8)古义:这边、那边;这里、那里  今义:走;行列
(9)古义:意思   今义:主见,办法        
(10)古义:语气助词,相当“也”  今义:我们,第一人称代词
(11)古义:完整   今义:全部    
(12)古义:烧(动词)  今义:强烈,猛烈(形容词)
(13)古义:语言(名词),说法   今义:用语言表达意思
(14)古义:糊里糊涂    今义:不明不白         
(15)古义:发   今义:处罚
(16)古义:们   今义:指全体中任何一个或一次
3、参考答案:A
【合作探究】
1.《感天动地窦娥冤》
楔子(序幕),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第一折(开端),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第三折(高潮),窦娥临刑发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斩;
第四折(结局),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2.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
  ②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③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3.明确:①这些矛盾冲突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也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②从表面上看,主要矛盾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4.明确: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的台词交代出来,而不直接加以描述。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的人生变故,均借蔡婆婆之口进行交代。
 
【巩固提升】
1、明确:A
2、明确:C
3、明确:C
4、明确:D(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
5、明确: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窦 娥 冤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知识导学】
一、戏剧通用对联集锦
1.古今真乐府   天地大梨园            2.生旦净末丑   管弦丝竹琴
3.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4.三五步走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5.顷刻间千秋事业   方寸地万里江山    6.真真假假真不假  假假真真假如真
7.舞台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8.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  两班面目演尽忠奸情
9.东西汉,南北朝,人物备考    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10.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他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11.白鹦鹉飞入牡丹亭,红梅枝上一捧雪    紫琼瑶降生麒麟阁,金印楼头满床笏
12.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
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13.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来做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
    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现出万代人情,须戏里传真
 
 
 
二.历史上十大冤案:
九死未悔者的悲歌——伍子胥案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案
权力场下的浩劫——巫蛊案          千古冤狱“莫须有”——岳飞案
皇权争斗的牺牲品——于谦案        阉竖宵小手下的血腥——东林党案
功到雄奇即罪名——袁崇焕案        小人物酿就的血光之灾——庄廷鑨明史案
该杀不杀、无罪获罪——曾静吕留良案
扑朔迷离、亘古未有——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窦娥(dòu)  巷口(xiàng)   亲眷(quàn)      甘霖(líng)
B.知契(qì)   症候(zhèng)   堤防(dī)        应验(yīng)
C.押解(jiè)  哥哥行(háng)  撚断脊筋(niǎn)  刽子手(guì)  
D.桃杌(wù)   鼓三通(tòng)  古陌荒阡(qiān)  瀽不了(jiǎn)
 
2.对第三折[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3.对窦娥在临刑前发的三桩誓愿表述最准确、排列顺序最符合剧情发展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B.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C.望帝啼鹃    苌弘化碧    亢旱三年    D.血溅白练   亢旱三年   六月飞雪
 
 
4.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悲”穿越时空,她的“冤”感天动地。现在有人为她写一副挽联的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合作探究】
1.跳读课文,补全下列表格。在窦娥的短暂的一生中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故?
 
年龄
变故
人生遭遇

3岁
亡母

童年不幸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窦娥作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的主人公,她身上有哪些封建传统意义上的有价值(美好)的性格?她身上还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的?
 
 
 
 
 
 
 
 
 
 
 
 
3.从窦娥冤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现状? 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到底是谁?
  
 
 
 
 
4.试根据以下的提示,探讨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①窦娥的不幸命运 
②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
③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巩固提升】
阅读【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三支曲子,完成1-2题。
1.如何理解【滚绣球】一段唱词中窦娥指斥天地所包含的深层含意?
2.试就选段内容分析窦娥的形象。
 
 
 
 
 
3.试简要分析《汉语》中“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看看两个人物形象有何区别。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4.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原剧的结尾好在何处?
 
 
 
 
 
 
 
 
 
 
 
 
 
 
 
 
 
 
 
 
 
《窦娥冤》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
1、明确:A
2、明确:D
3、明确:A
4、明确: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补写下联,一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工整,二要符合窦娥的冤情。
【合作探究】
1、明确:7岁——被卖     17岁——成婚     婚姻不幸
             18岁——守寡    20岁——被杀     生命凋零
2、从文本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窦娥是一位有着勤劳善良、孝顺纯朴、坚强有主见的美好品行的弱女子。
    在【滚绣球】和“三桩誓愿”中还体现了一种反抗精神。第三折的【滚绣球】这段曲词,质疑、责骂天地,既是向天地辩白自己的冤屈,又是对天地没有主持公道的抗争。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三桩誓愿,层层深入,表现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把全剧推向高潮;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窦娥善良温顺,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却为社会所不容,她的三桩誓愿是她强烈反抗精神的具体体现。她的反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由于她思想的局限也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她一方面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要挣脱这一束缚;一方面甘受命运的摆布,另一方面又要与命运进行抗争;一方面靠天,一方面又要骂天。她的反抗是不坚决的,不彻底的,她始终让自己的命运操纵在别人手中,总是把自己依附在别人身上,即使是对张驴儿的反抗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而作的反抗。她不懂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丈夫在时为丈夫而活,丈夫死后为照顾婆婆而活,受了冤屈、上公堂审判时,她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青天大老爷桃杌,希望他来为自己洗冤。想一想,如果窦娥不招,也存在案件难理,上报官吏复勘,窦娥免于被斩的可能。但窦娥为了尽孝道,为了不让婆婆受刑,指望暂且虚招,盼望“官吏们还复勘”,但既已招供画押,还有什么复戡可言,与其说窦娥幼稚糊涂,不如说是因为遵从了封建礼教而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3. 明确:当时是一个黑暗充斥社会、邪恶摧毁美好的现状:高利贷十分盛行,下层知识分子落魄,流氓无赖横行乡野,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由此可见窦娥的悲剧具有其典型性。
    元凶是当时的社会;社会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才使得善良的人蒙受冤情。窦娥的冤死,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有昏官无能和草菅人命,有蔡婆的引狼入室,还有窦天章的典卖女儿。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这些因素构成了“社会”。所以造成窦娥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的黑暗社会。
 
4.明确:在该剧中窦娥可以说是苦命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最后更被流氓恶棍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