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说“木叶”》教学设计11


09 说“木叶”
马山县马山中学 备课人:韦 庆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古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古诗句。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方法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有所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准备: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专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擅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统一起来。
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等。
林庚对陈子昂、李白等具有浪漫风格的初唐诗人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巅峰-----盛唐诗歌情有独钟。他的专著《诗人李白》和《盛唐气象》凭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悟,用诗一般的语言对盛唐时代的是个风貌做了十分精彩的阐述。他认为,盛唐诗体现了一种“开朗的、解放的”“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骨干的“少年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乐观的奔放的旋律”。“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林庚对盛唐诗歌所做出的极为传神的概括,抓住了盛唐诗歌的精髓,是不同反响的创见。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袅袅( ) 灼灼( ) 皋( ) 征戌( ) 瘐( ) 翩( ) 荃( )
2.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划出文中引用的诗句,思考体会诗句的内涵。
第一课时
把握文章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诗歌中使用不同词语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提炼每一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把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
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二、分析第一部分,利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树:整体, 庞大 叶:密密层层,枝叶飞动
充满生机,浓阴匝地 丰润饱满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木叶: 落叶翩飞,空阔绵密 落木:叶已落尽,辽阔苍茫
带有清秋的疏朗 有着深秋的寂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感悟诗歌意象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意蕴。联系文中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导入新课:
课文解读:
一 读课文4~6段。思考: “树叶” “木叶” 和之间有什么异同?
说“木叶”
特征 意味 场合
木: 木质的树干 落叶的因素 空阔 秋风吹落
黄色 干燥的质感 古典诗歌语言
树: 繁茂的枝叶 饱满 枝叶吹动 富于暗示性
枝叶绿色 树干褐绿色 浓阴密密层层
二 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作者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提示:作者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是为了说明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从“木叶”到“落木”,又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
三 小结: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四 练一练,品一品。在下面的一组诗歌中填补“树或木”。
碧玉妆成一( 树 )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枯藤老(树 )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 (树 )  寒梅白玉条,迥离村路傍溪桥。
( 树)( 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木 ) 落雁南飞,北风江上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 )深。
草( 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枯(木 )傍溪崖,由来岁月赊。
五 下面我们借着林庚先生教给我们的方法,自己来体味古诗中这些耐人寻味的意象。
拓展延伸,品悟赏析:
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号: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
月满秋夜长,惊鸟号北林 ——韦应物
叫:归期渺邈徒怀想,怨鸟花梢叫月频——董嗣杲
出草乱萤时自照,叫空孤鸟暗飞回 ——张鎡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杜牧
课后作业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感情色彩。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的精妙语言。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任选一个意象,进行体味赏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韩翃在《寒食》中写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小/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