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习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 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课时安排】2---3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瞻仰(     )矗立      )逾越(    )重幔(    )镶嵌 (     )
挑衅(    )五卅惨案(    )天堑(    )奠基(    )旌旗(     ) 
镏金(    )上溯(    ) 发髻(    ) 
2、 解释词语 
落成:                      瞻仰: 
巍峨:                      顶天立地:
永垂不朽:                     镶嵌: 
挑衅: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遥遥相对:
3、整体感知:
(1)本文的正副两个标题各向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从总体上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将它介绍给读者的?
 
 
 
(3)作者对纪念碑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的介绍方法有什么不同?
 
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
1. 了解课文思路,写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找出作者的观察点 
 
 
2、这10幅浮雕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纪念碑的位置  兴建经过  碑的构造   题字   碑文 
  
     
3、全文又是按照什么样的说明 顺序组织的?
 
 
4、阅读说明文不仅要明白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也是说明文掌握的要点!说明文的一般说明方法有(         )、(     )、(     )、(      )等。
5、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三、【课后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     )旌旗(     )天堑(    )镏金(    )上溯(    )
挑(xìn)         镶(qiàn)           重(màn)             (diàn)基  上(sù)         
2、阅读课文4、5段,回答问题。
(1)、选段主要介绍了纪念碑的          、          、          顺序来介绍的。
(2)、有人认为: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碑身”应改为“纪念碑”,这样才更恰当。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说明。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3、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全部碑文?
 
 
(4)、第四段介绍碑心石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五段介绍纪念碑碑顶的装饰和造型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 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 我每次去北京, 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 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 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 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 它的最基本的东西。读书往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1、本文读了哪两座碑?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2、在去南泥湾前后,“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 有哪些变化?(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文中划线句回答。
①三个句子各是什么句式?如果把它们全部改成陈述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变化?
 
 
 
 ② 连用四个叠字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后记: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