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马说》教案23(含课堂练习)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说”的文体特点,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2、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预习成果展示 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2、字词学习:祗(zhī) 骈(pián)食(sì) 3、作家作品:
关于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自号昌黎先生,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补充理解词语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1)、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2)、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同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 xiàn 同 现 表现出来
(3)、其真无马邪 邪 yé 同 耶 表示疑问,吗
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四、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五、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六、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练习: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dàn 十斗为一石 )
B、不以千里称 (称: chēn称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huò,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 、 等作品。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马说》课堂练习答案:
1.B中④不以千里称(称: chēng 称号)2.①等:等同,一样② 道:方法③安:怎么 3. ①“见”通“现” 表现,出现。②“食”通“饲” 喂养。 ③“材”通“才” 才能,才华。
④“邪”通“耶” 吗。4.《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 退之 韩昌黎 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5.记叙  议论  讲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师说》6.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正确的方法)。7.B 8.C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的”之意。9.A 10. ⒋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11.提示:德才兼备的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