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藤野先生》课课练复习篇

1、藤野先生:复习篇
浦口区桥林中学初二备课组
日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fēi( ) 红 不 xùn( ) nì( ) 名信 油光可jiàn( )
畸形( ) 诘责(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抑扬顿挫( )
2、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不逊(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
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①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
②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 )
③ 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
④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4、按要求变换句式。
①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改成肯定句:
② 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③(呜呼!)无法可想!
改成反问句: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改成陈述句:
二、阅读探究
1、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 ,表现了藤野先生 。
(2) ,表现了藤野先生 。
(3) ,表现了藤野先生 。
(4) ,表现了藤野先生 。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A、介绍浙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
B、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个中国留学生。
D、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课内阅读
(一)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⑦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和后文的
一句话相呼应。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作用是

(3)第④句中的“标致”的意思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4)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二)
(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 .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 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 C 他们 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 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本段文字出自 ,本文选自 ,作者
2、下面对两段选文内容的概括最不妥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B、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C、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D、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文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5、“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 . “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6、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7、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与__________ 这两件事。(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
8、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到 ; 议论是

和 ;
抒情部分是 。
“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10、(一)段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是 。
1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三)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①
 ②
 ③
(2)“正人君子”是指那些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四、迁移拓展
华老师,你在哪里 王蒙
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业,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那句子是:
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
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
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华老师有一次带我去先农坛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会前,还带我去一个糕点铺吃了一碗油茶,一块点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这种在糕点铺吃油茶的经验,我借用了写到《青春万岁》里苏君和杨蔷云身上了。
运动会开完了,天黑了,挤有轨电车时,我与华老师失散了,真挤呀,挤得我脚不沾地。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家本来在“西四牌楼”附近,却坐了去“东四牌楼”的车,到东四,仍然下不来车,一直坐到了北新桥终点……后来我还是找回了家,从此,我反而与华老师更亲了。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1、“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表现了华老师怎样的心情?


2、综观全文,说明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



(二)
四 叔
我四叔是个怪人。小时候他鼻子小,大人叫他“小鼻子”,这下惹火了他,于是他天天用手拉自己的鼻子。特别是在他8岁时远渡重洋去苏门答腊亚齐,看见当地的统治者荷兰人,一个个人高马大、鼻子挺括,四叔就更使劲拉自己的鼻子,常常拉得通红通红,但他依然忍痛不松手。说来也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鼻子果然长得像模像样了。自然,四叔对此十分得意。
四叔长大以后,靠三叔的推荐进了国华银行,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国华银行厦门分行的行长。
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同乡黄伯权先生,很赏识四叔的才干,当他受命赴新加坡组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时,就把四叔带了去,成了分行头一批员工。从此一干几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新加坡分行成了新中国的银行。那时闭关锁国,兼之受到美国封锁,银行业务没有什么大发展。四叔耐不住寂寞,入股参加朋友创办的锡矿公司。锡矿公司准备开采时,发现山上有土匪盘踞。这样一来,整个公司马上就垮了。四叔把几十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但他连眼珠都不眨一下。有人劝他回银行,四叔摇摇头,“好马不吃回头草嘛”。他宁愿天天在家临帖写字,读书读报,潇洒度日。其实,他内心是一点也不满潇洒的,他是“打落门牙和血吞”的硬汉子。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四叔邀我去新加坡探亲。我和他重逢时,他已经年过古稀了,身体健朗,鼻子笔挺,让我眼睛一亮。他一见我就问林彪是怎么死的,让我猝不及防。他把他收集的海外报刊资料全抖了出来,有多种说法,就是不相信我国政府的正式说法,使他十分生气。他和我把各种说法加以排比、分析、推理,两人经过整整三天的详细探讨,最后四叔和我一致认为我国政府的说法最符合事实,最可信。他大大松了一口气。四叔告诉我,在海外不论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小事,总有人疑神疑鬼不相信,编造谣言骗人,使他十分恼火。我从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四叔身上,看到他通身耀眼的热爱祖国的光芒。我以我有这样的—位虽然加入了新加坡国籍的亲人、长辈感到十分自豪。
1.第一自然段里,写了四叔两次“拉鼻子”,试分析一下四叔拉鼻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写四叔把多年积蓄赔光后,接着描写了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虽着墨不多,却突出了四叔的性格特征,请据此分析一下四叔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四叔对海外各种谣传“十分恼火”,而对林彪之死的说法弄明后的“大大松了一口气”来看,四叔是怎样一位华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写“我”的感想的依据有哪些?正确的几项是( )
A.四叔小时候就有一颗爱美之心。
B.四叔不愿在外国人面前露丑。
C.四叔不到三十岁就当上国华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D.四叔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
E.四叔关心祖国发生的事情。
F.四叔不信谣言,寻求客观公正的答案。
 
五、美文欣赏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去,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处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做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宵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里苦想,梦中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