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




愚公移山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  )    杂然相许(杂然:  )
寒暑易节(易: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
惧其不已也(已: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
惩山北之塞(惩:  )       杂然相许(许:  )
荷担者(荷: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
年且九十(且:   )          帝感其诚(感:   )
而山不加增(加:   )      聚室而谋日(聚室:   )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
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 通 ,意为           。
⑵始一反焉 通 ,意为           。
⑶汝之不惠 通 ,意为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
⑸一厝朔东 通  ,意为       。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诚(   )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毁山之一毛(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  的语气,其目的是(      )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  的语气,其目的是(      )     。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11.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12.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2分)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13写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     ,他的根据是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笑”:

15.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16、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