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曹刿论战》讲学稿

曹刿论战 讲学稿
课型:讲读 时间:10年12月5日 执笔:谷振华 审核:张性灵 胡艳华 关东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知识目标1、2。
【学习难点】:
能力目标1、2。
【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学习本文,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意,并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导学
1、请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又何间( )焉  肉食者鄙( )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曹刿( ) 辙( )乱旗靡( )
2、 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衣食所安 ( )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神弗福也 ( )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 )
可以一战 ( )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
彼竭我盈( )  故克之( )
3、作品、背景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二、学习 研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你能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选同学概述文章大意。

5、朗读课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6、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 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指导预习  1、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教学过程:  一、 第1段  1、朗读  2、检查预习 3、思考: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指出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   ③庄公的态度?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  4、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 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 第3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 的句子?   ②一“未可”为何?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④二“未可”为何?   ⑤后为何又“可矣”?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 追击时机——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                   (4)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 二层                                                          。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延伸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        ④咏其文   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第三课时  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二、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指导预习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1.关于人物塑造  (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关于比照映衬  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3.关于详略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二、重点词句  1.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  (3)牺牲玉帛   (4)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  练习巩固 (一)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末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例句:战于长勺。(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例句:肉食者谋之。(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 3.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4.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庄公与曹刿—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 A.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夫大国,难侧也,(    )惧(    )有伏焉。 6.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____   _____”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___     ______”之时。 拓展延伸 课外文言文段《义猴》读练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 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    吾谁与归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2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