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鲁迅《雪》学案2

6、雪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           
 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            
 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
 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 
 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
 表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
 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2)体会赐予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
凛冽: 。
天宇: 。
精魂: 。
消释: 。
升腾: 。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如何划分课文层次?

合作交流
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4、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 ,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探究质疑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精读品析
1、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 及 ,由 到 ,逐渐展开。②强烈的 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3、课堂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 ,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 ”,因为“朔方的雪 ”、“ ”、“ ”、“ ”。体现了一种 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当堂反馈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2)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2.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3.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