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从小就要爱科学》同步训练


从小就要爱科学·同步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游(áo)        编(zuàn)      羡慕(xiàn mù)
B.图文并(mào)   受益浅(fěi)
C.如火如(tú)    无性繁(zhí)
D.切希望(yīn)   纨子弟(k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领导向我争求意见,我只好如实汇报
B.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
C.事先被媒体抄得灸手可热的大制作《太平天国》……创造出收视率的历史最低……
D.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生之本
3.下列句子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选出以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人民政府,明确指出“科教兴国”的基本________,这是极富________意义的重大________,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建设。
A.政策    战术    国策
B.国策    战略    政策
C.国策    战略    决策
D.决策    战术    国策
4.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尺、橡皮和文具。C.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D.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5.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______________
2.得到很大好处,受到极大益处。________
3.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基本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当前,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防“非典”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介绍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坏蛋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D.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7.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乐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需求。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选出以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建设。
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记得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出版后,一些人把书中的描绘当作科学幻想。但曾几何时,什么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之类,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即“克隆”技术)等,又反映了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1.引用文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两句话,说明科技知识的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一段加粗词“从一定角度上看”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中有两处提到了“基本国策”,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制定“基本国策”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将两项“基本国策”并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0年代初的一些科学幻想,现在有很多都成为现实,请你也写出你的一些科学幻想(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中提到了“电脑网络全球通”、“无性繁殖”等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请你也写出两例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现在起,你如何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还乡梦》自序
刘庶凝
①假如没有祖父替我讲解“北溟有鱼其名为鲲……”,我不会在儿时便引起对海洋的幻想;假如没有复旦中学两位友人刘家树和李忠禄的鼓励,没有我们合办的壁报“五布河的一叶”,我不会燃起写作的愿望,不会走进30年代的“画梦录”,不会看见那旧社会废墟上的“火把”,不会驰骋于契诃夫的“草原”,更不会听见杰克·伦敦的“旷野的呼声”。
②1948年初,我重读黎烈文先生所译的“冰岛渔夫”,突然有了乘桴浮于海的狂想;抵达台湾后,在写作上常得黎先生的指导。当我彷徨于纽约的街头时,他又来信勉励,劝我改用英语写作。60年代台湾的大学教授的待遇微薄,黎先生身兼数职,对译著仍不遗余力,因过劳于1972年病逝台北,先生如知祖国的新世纪出版社为我印书,当引以为慰,含笑九泉。
③“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20多年的怀乡梦,终于在1975年的夏天变成事实,无奈当时“四人帮”指鹿为马,焚书坑儒,九亿神州惨遭浩劫。但在那风雨如晦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我第二次回国是1980年夏天,“四人帮”的乌烟瘴气已一扫而尽,全国人心振奋,寄厚望于“四化”的伟大建设。当我在成渝两地义务教学时,由于老友李忠禄的推荐,《诗刊》《红岩》《星星》《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都刊登了我的诗篇,多次承蒙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和重庆市文联热情招待,使我有幸认识了许多爱国爱党的作家和编辑……这些愉快的经历使我永难忘记。
⑤返美之前,我观赏了不少的古迹名胜:峨眉,三峡,和弟妹长姊们回到了一别35年的故乡,投宿在我祖先耕耘过的镇安场,那里地近刘家湾。暮霭中古墓累累,夜闻林竹萧萧,声如泉涌,独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种凄凉而又甜蜜的落叶归根的感觉。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⑥在我侨居海外的岁月中,虽有妻女的言笑,虽有异国友朋真诚的情谊,在我灵魂的深处,仅有一扇开向祖国的小窗——我看得见故乡的朝晖夕阳,长江上点点归帆,也看得见门前慈母的眼泪,九亿多同胞朴质的善良的面孔。总有一天,我不再作枝上夜莺的哀吟,像沙翁诗中的云雀,我会一翅冲天,为那泱泱大国的中华唱出我赞美的诗章。
1.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也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向不熟悉自己的读者作点自我介绍。读了上文,你对作者有了哪些了解?试作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诗人以诗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燃起了写作阅读的愿望”的原因,试用平实语言重新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③段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那些苦涩的果实。”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说新语》写大将军桓温北征,经过旧日熟悉的地方,见到以前种的柳树都长得很大了,大为感概,于是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以后就成了典故。本文哪儿活用了这个典故?
这样的活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作者把自己比作“云雀”,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
了歌颂祖国的心声。请另造一个比喻句,抒发并表达与作者相
同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zuàn”应为“zhuàn”)
2.B(A.“争”应为“征”,C项“灸”诙为“炙”,D项“生”应为“身”)3.C
4. D(A句中“理解和阅读”语序不当,B句中“文具”包含了“笔、尺、橡皮”,C句中“不到”与“左右”矛盾)
5.1.如火如荼  2.受益匪浅  3.科盲 4.国策
6.A
7.略
一、1.(1)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2)科学是第一生产力。2.不能。原因见“语言特点”。3.必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能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或“适应国情,加速社会发展”。4.作者用前一项基本国策来衬托后一项基本国策,通过比较,强调了“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5.略 6.略 7.着力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科学素养;(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3)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二、1.(1)作者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2)作者的经历;两次回大陆的行踪。(3)作者对祖国的感情。2.家庭的熏陶,中学同学的鼓励和合办壁报,使“我”燃起了阅读和写作的愿望。3.言之成理即可。4.作者深沉含蓄的写出了在异域他乡、远离祖国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5.本文第5段末活用了这个典故,将“木”改为“兽”。之所以要这样改,是因为要与前面的“狐”字相呼应,自然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落叶归根的深沉感情。6.言之成理即可。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