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陈涉世家》学案4

21《陈涉世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四、学习时间:3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史记》简介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本纪”简介
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3.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二)、初读文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辍(chuò)耕   鸿鹄( hú ) 嗟( jiē )乎   適( zhé )戍 (shù)
度( duó )已失期   以数( shuò )谏故 当行( háng ) 陈胜王(wàng)
 所罾(zēng)  间( jiàn) 令  篝( gōu )火  忿恚( huì )  笞( chī)广
 宁( nìng)有种   徇( xùn ) 铚(zhì  )  酂( cuó )  柘(zhè)
 谯门(qiáo) 车六七百乘(shèng ) 骑( jì  )千余  社稷(jì) 
被(pī)坚执锐  会( huì)计事   长(zhǎng)吏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先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完成练习;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辍耕之垄上     停止                 (2)怅恨久之  失望 
(3)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               (4)佣者笑而应曰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翻译下列句子。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2)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男生读第二段,女生读第三段,然后互相纠正错误。
(二)、借助课下注解,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完成练习;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通“谪”,) (2)屯大泽乡  ( 停驻 )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4)为屯长   (  担任 )                  
(5)会天大雨     ( 恰逢 )         (6)法皆斩(按照法律规定 )
(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逃走  ) (8)等死,死国可乎?    ( 同样  )         
(9)天下苦秦久矣( 以……为苦) (10)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封建君主继承王位 )  
 (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是 ) (12)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屡次)(缘故)       
(13)今或闻无罪 ( 有人  ) (14)楚人怜之 (  爱戴 )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如果) (1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向)        
(17)吴广以为然 ( 对 ) (18)念鬼    ( 考虑   )        (19)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2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派)(去,往)        (21)夜篝火(用篝火装鬼火)
(22)狐呜呼曰       (像狐狸那样嗥叫)                  (23)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
2.翻译下列句子。
(1 ) 发闾左谪戍渔阳。
朝廷调发九百名贫苦百姓去戍守渔阳。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到外面带兵。
(4)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这些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就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三个字。
(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暗中派遣吴广到士兵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方法链接
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现。
(三)借助课下注解,学习课文第三段。(先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完成练习;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想要) (2)忿恚尉 (  使……恼怒) 
(3)以激怒其众(来)  (4) 将尉醉 (将领)
(5)陈胜佐之  (帮助)                      (6)并杀两尉(一齐)
(7)藉第令毋斩 (即使)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本来)
(9)从民欲也(愿望)                     (10)袒右,称大楚(号称)
(11)为坛而盟  (筑)                    (12) 收而攻蕲 (收兵) 蕲下(攻克)
(13)且壮士不死即已          (况且)       (14) 死即举大名耳(就)   
(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16) 敬受命 (听从您的命令)   
(1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派)   (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18) 行收兵(行军)   
(19)比至陈,      (等到)                     (20) 车六七百乘( 四匹马拉的战车的数量)   
(21)骑千余,卒数万人     (一人一骑)         (几)        (22)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集会)   
(23)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着)                   (24) 伐无道,诛暴秦(讨伐)   
(25)复立楚国之社稷     (国家)                (26) 皆刑其长吏(惩罚)   
(27)功宜为王                (论功)           (28)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议事情)   
(29)杀之以应陈涉    (响应)                   (30) 卜者知其指意(通“旨”,意图)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屡次说想要逃跑,使押送戍卒的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他,来激怒戍卒们。
(2)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用鞭、杖和竹板打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一齐  帮助   对对方的敬称  假使    本来   愿望  露出    盟誓  攻下攻克   况且  就   难道   听从你的号令攻占土地,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等到      一起  坚固的铠甲   杀   国家  惩罚    论功劳  聚会  响应 意图   (4)将军身被坚执锐。
将军您亲自作战。 第三课时
(一)理解内容(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分组展示)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2.陈涉虽出身农民,但与一般农民有很大的不同,想一想不同点。
(1)“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2)“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3.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6.第3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慨况。写了三方面内容: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7. 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二)分析人物形象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陈胜是个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有勇有谋,有敏锐洞察力,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农民领袖。 (三)检测。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 故意 )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2)数  卒数万人    ( 几)    广故数言欲亡    ( 多次)     数有功(多次)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率领 )              将尉醉(押送戍卒的军官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将)
(4)之   辍耕之垄上      ( 往   )               怅恨久之    ( 助词,无实义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的  )        二世杀之  (代扶苏)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途中停留
2.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三的小短文,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分析一下其失败的根源。(学生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5《词五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学会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三、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四、学习时间:3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          ,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给加点线注音
倚(    )     脉脉(    )    白蘋洲(    )   舴艋(      )
(二)学习《望江南》
1、诵读。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男女生各一人诵读。
2、理解、赏析。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3)、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希望到失望。
(5)、全词的主旨句是:肠断白蘋洲。                                          
(6)、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当初分别的地方。        3、组内交流。                                                                        4、 分组展示。
(三)学习《武陵春》
1、诵读。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男女生各一人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3、赏析,完成练习。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诗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3、组内交流。                                                                        4、 分组展示。
(四)、 总结: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五)、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六)、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背诵《望江南》《武陵春》

(二)、 学生自学其它三首。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 通读这三首词。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三个组各一人诵读。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4、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第三课时
(一)全班齐读五首词。
(二)背诵比赛。
(三)检测。
A、达标训练。
1.《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渔家傲•秋思》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寒下秋来风景异。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宋朝苏轼 (姓名)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与 苏洵 、 苏辙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词牌名 , 密州出猎 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诗句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宋朝爱国词人_辛弃疾(姓名),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B、能力提高
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等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
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
(1)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
(2)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4)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6)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字词,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习难点】   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学习方法】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