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城厢中学2011年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城厢中学2011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一、基础整合(3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鬼使神差(chai) 摄取(shè) 尴尬(gà) 灰烬(jìn)
B.以讹传讹(é) 濒临(bīn) 璀璨(càn) 赊账(shē)
C.瞬息万变(shùn) 逶迤(wēi) 矜持(jin) 安谧(mì)
D.横空出世(hèng) 苍穹(qióng) 趋势(chuǐ) 慷慨(k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不记其数    相濡以沫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
  B.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
  C.再接再厉    怨天尤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
  D.中流抵柱    故弄玄虚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伦敦奥运会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
C.经过此事,紫金矿业集团应当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李大伟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5.下列作者、作品、年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赵丽宏——《周庄水韵》——中国当代作家
B.谭士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当代作家
C.吴敬梓——《范进中举》——清代小说家
D.苏 轼——《小石潭记》——宋朝文学家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相径庭(门外的小路)  见异思迁(变动)
B.劫后余生(灾难) 不假思索(凭借,通过)
C.矢志不移(坚持) 脍炙人口(烤肉)
D.以讹传讹(错误) 精益求精(更)
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12分)
⑴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⑵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 , ”展示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体现了它的济世情怀,而文天祥则在《过零丁洋》中以“ , 。”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怀。
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赏析诗歌(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该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作者是张养浩,“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的好吗?为什么?(1分)
答:

3.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1分)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万口传诵的千古名句,它揭示了
的历史规律。(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文的作者是 ,唐代的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俶尔远逝( ) ⑵水尤清冽( )
⑶往来翕忽( ) ⑷以其境过清( )
3.选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游鱼的句子是: , ; , ,
。(用原文内容填空)(1分)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表现这种情感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分)
答: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开)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
2.判断文中“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⑵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3.翻译下列句子。
王贤其母,说其义。译:
4.指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阅读文段(8分)
雪地烤红薯
     ⑴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⑵(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⑶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⑷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⑸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⑹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⑺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⑻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⑼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⑽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   )红薯 →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答: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


(五)阅读文段 (5分)
成功也会成为包袱
⑴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冀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暂时的成功有时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人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停止了不断进取的脚步。
⑵有史以来,人类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并由此产生了难以胜数的神话传说。因此,阿波罗登月飞行的成功无疑是划时代的壮举。可是,登月人埃德温·奥尔德林在获此殊荣之后,却精神崩溃了。
⑶埃德温·奥尔德林的悲剧,主要是由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所导致的。的确,登月飞行是人类宇航事业破天荒的壮举,但它绝不是人类宇航科学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退一步说,就人类登月活动的远景、就人类试图在月球建立生存的另一处基地这一点来说,埃德温·奥尔德林他们成功的尝试也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把登月飞行的成功既看着一项突破,又看着一项事业的开端,就不会产生这样无所适从的结果。
⑷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际,如果只是沉溺于现状,很容易就会觉得生活乏味空虚,就像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再难以创作。
⑸其实,暂时的成功只是对你目前成绩的一个肯定,它并不代表你的最终成就,真正伟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停止进取的。
⑹不要让眼前的“成功”成为你前进的包袱,没有任何成功是永远的。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1分)
答:
2.文章第③段指出埃德温·奥尔德林悲剧的根源在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那么,埃德温·奥尔德林认识上的局限表现在哪两方面?(2分)
答:
3.为什么说诺贝尔奖对于许多作家来说是“死亡之吻”?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三、写作实践(40分)
独坐斗室,读万卷书,那绘满了天地灵异画面的文字,美丽了视线,也由此激动着心魂;走出一隅,行万里路,山水的清秀壮阔气息更浸润了肌肤,并从此浸润着一生的回忆。且有一种异样的感受和感动。请将你曾经游历过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写成一篇文章与大家共享你的快乐。请以“醉人的   风光”为题,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如:“雁南飞”“长潭”“阴那山”……)。②文中切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可出现除家乡外的风景区名。③注意写景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抒发真情实感。

城厢中学2011八年级(上)语文期末题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C 5.D 6.C
7.⑴背灼炎天光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折戟沉沙铁未销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一)1.D
2.好;“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3.忧虑国计民生
4.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二)1.柳宗元 文学家 2.⑴忽然 ⑵清凉 ⑶轻快 ⑷因为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孤凄;侧面烘托
5.⑴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⑵潭中游鱼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三)1.C 2.⑴(√)⑵(×)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4.C
(四) 1.烤  送 2.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3.D 4.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5.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五)1.成功也会成为你前进的精神负担。
2.他的局限表现在没有认识到:⑴宇航科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⑵个人的成功只是宇航事业的一部分。
3.诺贝尔奖的获得会使许多作家沉溺在巨大的荣耀之中,无法摆脱荣誉的束缚,不再有努力的。
三、(略)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