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学案
 
导学稿
课题:1课           作者          
      2课           作者          
      3话题                        
定目标、明重点
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
1、                                                  
2、                                                  
3、                                                   
4、                                                  
课前预习导读
1、个性化阅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小说的读后感受。(内容主题方面)
1课                                                               
2课                                                                
2、谈谈你的发现。(写法方面)
1课                                                               
2课                                                               
预习调查发现
学生质疑,问题收集归纳。(小组长整理)
1、                                                                    
2、                                                                   
3、                                                                   
4、                                                                   
5、                                                                    
 
 
单元学习
话题“情节”的相关知识:
1、小说以(    )为主线,它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练习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2、被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     )。
3、         和情节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它其实也是情节——细小的情节,或者说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把情节比做骨架,那么     就是血肉。
4、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是:                                                                   。
5、在小说运行的基本模式中,有(    )和(                 )的手法的运用。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称谓是              。
6、情节运行的动力包括(            )和(             )两个方面。
 
 
课文学习:
一、  词语积累(注音和字形有错的吗?)
葫芦(hú)    狭小(xiá)   差使(chā)  呵叱(chì)
模样(mó)    顽固(wán)  摩擦 (chā)  隐瞒(mán)
纵使(zòng)   跃进(yuè)  吮吸(shǔn)   塑料(sù)
绘画(huì)   檐廊(láng)  投掷 (zhì)  屹立(yì)
乖觉   古董   薪水   珊栏   锤子  嘀咕  接洽   机械  
哺育   玷污   热衷   埋怨  包庇   畸形   寄托   喘气  
改错:                                                                                 
 
 
二、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1、志贺直哉,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白桦派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们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白桦派的作家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明朗而又天真的,他们呼唤着光明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情。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志贺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 (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1971年10月21日逝世。
 
2、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oll)19 17年出生在科隆一个雕刻匠的家庭,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波恩一家书店里当过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里待了几个月。,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1947年起即开始发表作品,不久应邀参加著名的文学团体"四七社",成为该团体的核心分子。1951年成为专业作家后,作品更多,题材也更加广阔深入。1970年任西德笔会主席,1971年至1974年任国际笔会主席。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早于1947年,伯尔即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短篇作品。伯尔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读小学时候,希特勒纳粹势力迅速崛起,进入中学,他坚决地拒绝参加法西斯的青年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正在读大学的伯尔被法西斯军队绑上战车,先后开赴法国、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作战。在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他被盟军俘虏,在美军战俘营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被遣返回乡。六年战争生活的种种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成为他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1946年至1951年这段时间内,他试图通过战争的描写,揭露和批判德国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即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反映了德国人民的厌战情绪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伯尔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前远为丰富深刻。他着力描写的是小职员、小商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遭遇。虽然当时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过程,表面上十分繁荣,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从《一声不吭》(1953)、《无主之家》(1954)及《九点半钟的台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伯尔的思想倾向。他的爱憎十分分明,对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提出了责难,并且批判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潮。有的评论家把伯尔这一时期的作品归入"不顺从文学"之列,看来是不无见地的。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  学习思考
《清兵卫与葫芦》
1、全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可以分几部分?可以用那几个字概括他与葫芦的事件?
 
 
 
 
 
3、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何关系?
 
 
4、本文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根据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这篇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里?请找出来具体分析一下。
 
 
 
6、本文主题是什么?
 
 
 
7、发展思考:我们该怎样正确处理兴趣爱好与父母老师对你的限制之间的关系?
 
 
 
《在桥边》
1、为什么坐在桥边?他的腿怎么啦?“新桥”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你猜猜小说创作背景。
 
2、文章描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活吗?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消散了吗?战后的德国怎么样?人们的生活如何?请找出有关细节仔细品读。
 
 
3、文章篇幅较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4、表现哪方面的主题?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可能如何发展?
 
 
 
5、全文的点睛之笔是那句话?
 
6、第3节写“乱数”,“我”的故意“乱数”出于什么原因?文中1—3段
 
 
7、第6节“漏数”的背景同第4节的“不数”有什么不同?
 
 
8、这样“漏数”有意义吗?
 
 
 
9、文章的主题想表达什么?
 
 
 
10、发展思考: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否与文中的“我”有些相似?找些例子说说看。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