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鱼我所欲也》教案7(内含练习)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2、字词掌握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向为身死而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 “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èi,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3、课文讲解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
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
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三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二、问题研究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1.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 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 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
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解析:此题意在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 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 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3. 于,介词。表示比较。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4.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⑵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
⑷《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仍愿报效祖国并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日本政府寓言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⑻《春望》中诗中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文段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任选四处提出修改意见。(4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然,①挫折会因人们对待它的态度的不同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结果。有人会因为挫折而激起旺盛的斗志,②最终成就一番理想;也有人会因为一次挫折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③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勇敢的人往往能直面挫折,把它当作前进的垫脚石;④而那些长期在安逸生活中养成了懦弱性格的人则总是害怕挫折,无法承受任何挫折的打击,把挫折看成可怕的陷阱。但是,只要他们能学会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和勇气,⑤并磨炼出坚忍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挫折,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 (       ) ⑵困于心,衡于虑(       )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 ⑷曾益其所不能(       )
 
5.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2分)
 
7. 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14分)
①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甲)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乙)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②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③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选词填空。甲处填 _________,乙处填 _________ (隔离、隔阂、隔膜、隔绝) (1分)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你是如何理解“路”的含义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提到三种人的生活,你是怎样理解这三种生活的?“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指的是什么生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这说明了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是如何理解第③段画波浪线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中,作者希望宏儿和水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试设想改革开放后(1978年)宏儿和水生的晚年生活,请你用几句话描述一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①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②确实,在生活的道路上,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做出了很多成绩;也有人没有勇气正视人生,沉沦下去。然而,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绝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
    ③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据说,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连续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好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有了名著《战争与和平》、《复活》的问世。试想,假如他当初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颗巨星。
    ④也许有的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托尔斯泰所受的挫折和某些人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⑤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人。美妙音乐他们听不见,艳丽的鲜花他们看不见,世界给予他们的,他们无法去取,而他们应该得到的,却又常常失去。和常人比起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力量。请看看真正有志的人是怎样做的吧!
    ⑥北京造船厂青年工人刘京生,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残废人,他苦恼过,可是他并没有颓唐,而是重新奋起,刻苦自学,成为一个青年书法家。
    ⑦海伦·凯勒是个先天不足的人,她又聋又哑,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海伦说得好:“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面前。”
    ⑧正是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化了他们伟大的人格,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⑨然而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时代,有些人却在一时的挫折面前退却了。不是有人发出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慨吗?不是有人因高考落榜而一蹶不振吗?生活中遇到不幸是必然的,可毕竟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召唤我们。
    ⑩人生的路是那样坎坷艰难。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云满天。阴云常常会给每个人的心里投下浓重的阴影。可是,这能够成为自己萎缩不前的理由吗?不能!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社会的承认,反映真正的自我价值,那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那些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的人,那些会发高水平牢骚的人,他们以为世态炎凉、红尘若梦的人,他们遇到一点点不幸便以为自己是人间最不幸的人,他们不想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只有那些信心十足的人——当然绝不是茫然自信,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生命的价值。
15. 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选文第⑥、第⑦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选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中,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文划线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将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请结合选文内容,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述,或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名句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①据最近的各方媒体披露,北京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竟然“成功”地改编了《西游记),且已交付某出版社正式出版;而深圳一个父母均为打工者的儿童,竟把自己由两岁到六岁
的“经历”以日记体写就一篇长篇巨著;南京一个儿童即将出版的著作也长达百万字;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的某个女孩就更是了得,她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一部专门研究美洲玛雅文化的专著……文坛如此童星闪烁,俨然已呈现出“小鬼当家”的格局。  
    ②忘了是谁的名言,说是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然而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却历来不乏此类“出笼”,由此而成就的“神童”更是多如牛毛。诸如四岁能诗,五岁善棋,六七岁能与财主奸商斗智,八九岁可与文人雅士掰腕等等,传说虽然玄乎,但却又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就是这些神乎其神的 “神童”,最终大多难逃“泯然众人”的结局。其实,许多有成就的伟人,其童年反而显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由华罗庚到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爱迪生甚至被视为大脑迟钝的低能儿,仅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被请出校门。一个人一辈子有没有作为,有多大的作为,还真与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惟一关系重大的是其后天的努力如何,后天发愤怎样。
③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天分和聪明,既不能抹煞天资聪明的孩子的存在,更应该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试想,方仲永的父亲若能正确对待“五岁能诗”的儿子,为其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四处炫耀,以名换钱,方仲永或许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起码不至于落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当然,“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举也同样是我们扼杀天才的最常见手法。一个孩子刚刚显露出一点写作天才,众多出版社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大肆炒作。其实谁都清楚,写作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当,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竟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小说,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竟然出版远古文化专著,如此学术根底搞出的所谓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价值?
    ④青少年尤其是懵懵的童年阶段,正是其打基础、长知识的关口。若此时不但不很好地帮助其吸收知识的营养,反而是千方百计令其释放体内本就不多的能量,那瓜不熟蒂便落的悲惨结局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  周士君)
20.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21. 本文在举例论证中,既举了方仲永之例,又举了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陈景润等事例,这种论证方法又称             ,都是为了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 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⑵第④段中“瓜不熟蒂便落”比喻的是                                    (2分)
 
四、作文(50分)
23.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⑴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