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名人效应”话题作文及范文


话题11 名人效应
   
   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一匹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请以“名人效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领航
   1)就名人效应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推崇,可以批评,但要注意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问题,不要走极端。
   2)可以虚构伯乐的生活,看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明星生活取材,以达到以古讽今、以古喻今的目的。
   3)名人原本也曾默默无闻,是什么使他(她)们忽然变成了名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报刊杂志、影视广告等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名人效应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因此,无论是我们推崇名人效应还是反对名人效应,都不要就事论事,要看到它背后的东西。
   4)名人效应往往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忘了“经济利益”这支巨大的指挥棒。
   5)名人效应靠的是名,和名相对的是实。当我们都纷纷追求“名”时,还想忘了其背后的实。因为虚名如昙花,有实才能花香持久。
   关于知名人士伯乐先生的追踪报道
   关键构思
   1.以一组新闻报道展开叙事。
   2.虚构一个“马国”作为伯乐先生活动的背景。
   3.将现代化生活情节移植于古人身上,影射现实中的“名人炒作”现象。
   近日来有人声称,在我国黄河北岸的某县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一组刻有奇怪文字的竹木简,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专门邀请了知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组成了课题小组,试图对这些文字加以破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专家们基本上可以肯定:这批竹木简很可能就是当时在民间流传的信息读本,也就是说,它可能是报纸最早的雏形之一;而且,这些竹木简的内容都是关于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活动的一些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破译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大家始终无法在具体内容上达成一致。后来,一位著名的娱乐记者得知了这条消息,根据现有的成果,并充分发挥了个人想像力,居然将这些文字敷衍成文,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发表,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内容大致如下:
   马国纪元5年6月1日
   今天上午,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先生刚结束在乌有国的比赛载誉归来,数百名崇拜者与媒体代表前往大马广场迎接。由于到声群众热情高涨,为避免局面失控,保安部门临时决定,伯乐先生的见面会暂时取消。具体日期将于近期公布。
   这次伯乐先生是以“乌有杯骏马新秀大奖赛”参赛教练的身份前往乌有国的。在这次比赛中,由伯乐先生挖掘并指导的马匹代表我国包揽了金牌和银牌两项殊荣。本届“乌有杯骏马新秀大奖赛”旨在推进各项马类运动与休闲娱乐向国际化迈进,比赛共有七国参加,它们分别是我们马国、骐国、骥国、驰国、驻国;和我国一样,这些国家历来也热爱马类,赛马、马术表演是当地主要的娱乐项目和重要的经济来源。据大会组委会透露,伯乐先生将于三个月后携这两匹马坛新秀前往上述六国访问、讲学。
   马国纪元5年6月12日
   知名人士伯乐先生再爆绯闻,一女驯马师首次披露了她与伯乐先生的一段爱情纠葛,由她所撰写的《我与伯乐:不得不说的故事》将在本报连载。今天我们登出第一章……(以下内容缺失——整理者注)
   马国纪元5年7月10日
   近期一直没有音讯的伯乐先生再次浮出水面。当时,伯乐先生像往常一样,身穿一件纯黑色的衣服,戴着墨镜,走进了一家名为“良驹培训中心”的门面,并微笑着向站在门外的行人致意,马上就被细心的行人一眼认出。很快,门外就站满了围观的人群,一些精明的商人也闻风而动,希望有所收获。
   伯乐先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家培训中心,并对这儿的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先是主动走近一匹叫做“快跑”的本地马,友善地抚摩了它的脊梁,轻轻地帮它松了松缰绳。然后他又围绕着一匹名叫“黄枣”的西域大宛马转了几圈,然后靠近它,拍了拍它的脑门,说道:“好样的”。然后,他走出门外,与围观的群众亲切交谈,并为部分崇拜者签名留念。在他离开这家培训中心的时候 ,还几次回头,向里面的马匹微笑致意。
   另据可千的消息报道,在伯乐先生离开不久,该培训中心生意火爆,数匹马被人以高价买走,这再次充分证明了伯乐先生在广大社会公众当中不俗的影响力。
   马国纪元5年8月28日
   □□□□□□伯乐□□在大马场礼堂召开记者招待会,数百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据伯乐先生新近聘请的经纪人,也就是原“良驹培训中心”总经理萧仁经介绍,召开这次招待会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伯乐先生即将赴六国访问饯行,二是为庆祝伯乐先生出任“马飞丝”马类系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形象代表,到场的每位来宾手上都拿到了配有伯乐先生亲笔书写的丝绸一件,上面写道:“我理想中的骏马应该有一身鲜艳亮泽、一尘不染的鬃发,因此,我推荐马飞丝。”在随后的酒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伯乐先生回国之后有啥打算时,伯乐先生显得成竹在胸。
   盖总与制药厂的崛起之路
   关键构思
   1.以制药厂的崛起过程影射生活现实中弄虚作假的“明星广告”现象。
   2.用一种具讽刺意味的笔调来写。
   盖先生是东北某制药厂的总经理,他们厂规模不大,也没有多少名气,以生产保健类药品为主,现在这类市场竞争得很是激烈。所以一直以来,药厂效益平平,各种招数都尝试过了,什么软广告、硬广告、专家会诊等等,但公司还是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年终的销售业绩仍然和那过夜的白开水差不多。尽管非常不情愿,但盖总也是毫无办法。
   这个礼拜六,盖总和往常一样睡到中午才起床,反正厂子里也没有什么事,他也乐得在家里陪老婆孩子。吃过中午饭之后,老婆开始收拾洗刷,盖总打开电视,看看有啥新闻没有。不多久,刚上小学的女儿跑了过来,缠着要爸爸讲故事。盖总还真有点招架不住,这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自己所知道的那点故事早就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办呢?
   对了,前几天不是刚给女儿买了几本童话寓言吗?孩子现在识字不多,可以读给她听。小女孩听说爸爸要开始讲故事了,赶紧跑到屋里抱来那几本书挨着爸爸坐下了。盖总顺手拿了一本,翻到其中一页,开始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起来:
   “今天 ,我们要讲的是伯乐的故事。”
   “从前啊,有个卖马的人,牵了一群马到市场上去卖,可是没有人理会他。这样好几天过去了,他的马还是没有卖出一匹。后来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找到了以相马闻名的伯乐,对他说:‘希望您能帮我个忙,如果您能到市场上围着我的马转几圈,我愿意送给您一些钱作为您的路费。’伯乐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他来到市场上,走近了那个卖马人的马圈,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再三观看,临走还屡次回头。这样下来,大家都轰动了,那个人的马很快就卖光了。”
   女儿听了这个故事,高兴地拍着小手说:“真有意思。”忽然,盖总灵机一动,好像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声喊道:“孩子他妈!赶紧过来,我有点事要和你商量。”盖总的妻子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在盖总对面坐下。
   “我找到振兴药厂的良方了。”盖总迫不及待地说。
   盖总的妻子却半信半疑:“是吗?”
   “没错,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请来大腕级的人物来为药厂反复宣传,请最有名的伯乐,我们的药厂就会有希望了。”
   “什么伯乐呀?”盖总的妻子被搞得一头雾水。盖总赶忙给妻子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
   听了这则故事,盖总的妻子多少开了些窍,不过她还有点疑虑,“那不就是请专家名人做广告吗?能有多大效果?再说了,你们保健药品的什么专家谁会认识,人家老百姓不见得会买帐吧。”
   “这你就不懂了”。盖总眉飞色舞地说道:“山人自有妙计。你看,我们当然要请最有名的人来宣传,这样老百姓才相信,价钱自然会高一些,不过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嘛。这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不停地宣传,铺天盖地的效果最好。这不,故事里的伯乐还要再三回头呢,这样才出效果呢。”
   “对、对、对,”妻子也被盖总的情绪感染了,“照我看,咱们就请演艺圈的当红的明星大腕,大家都相信。对了,男影星甲现在不是名头很响吗,很多女性都喜欢他,他肯定很有号召力;再说了,这些崇拜他的女性大多是中青年,这可是你们保健品的好顾客哪。”妻子讲得越来越头头是道了。
   盖总马上附和道:“不能光请男明星,咱们再请个女明星,这样就兼顾到另外一半市场了,你说对不对?依我看,女星乙最合适,她大红大紫好几年了,每部电影都出尽风头。好,就这么决定了。”
   盖总赶紧张罗给秘书、给广告部、给电视台、给明星的经纪人打电话。没多久,他们制药厂的广告在全国各地都铺天盖地地宣传开了。只要打开电视,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能看到那两张熟悉的脸,广告词甚至连小孩子都倒背如流了。于是乎,制药厂财源滚滚而来。
   最近盖总越来越忙了,再也没时间陪老婆孩子,更不会给女儿讲故事了。这个星期六,盖总早早地起了床,赶去参加一个什么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交流会,好多领导都要出席,这次他要做重点发言的。稿子已经由秘书写好并让专家润过色了,题目就叫做“抓住市场机遇,革新经营思想,全面提升企业”,什么伯乐相马,什么名人效应,当然都上不了什么台面了。不过在盖总的办公桌里倒多了几本寓言故事,用盖总的话来说,咱们老祖宗,聪明着呢!
   无可厚非的名人效应
   关键构思
   1.从肯定“名人效应”的角度立论。
   2.从公共心理、市场领域、公益事业等方面展开论述。
   谈到名人效应,好多人马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然后就开始逐项列举名人效应弊端的一二三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名人具有不一般的声名效应是一件很正常而且合理的事情,只要人们利用得好,它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我想先讲一个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故事。据说美国有位出版商,手头上积压了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眼看要蚀本,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样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他的意见。总统当然很忙,根本就不愿与他多纠缠,便随便说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这位出版商便大做文章,打出了“总统喜爱的书”的广告,这些书自然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于是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便想奚落他,就说道:“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又打出了“总统讨厌的书”的旗号,结果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没作任何答复。聪明的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书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被搞得哭笑不得,而这位商人则大发其财,大出风头。
   这则小笑话和我国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有个人想卖一匹骏马 ,可人都不识,于是恳请伯乐前去小视一番。不过一天,马价就翻了十倍。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请名人作广告的实例了。试想没有伯乐的推荐,这匹马再好,也没有什么人真正赏识它,它最终的下场就是同一般劣马为伍,浑浑噩噩终老农场。那位出版商和卖马人可谓善于借势均力敌之人,《荀子·劝学篇》写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除了一些人是由于先天的因素(比如美貌),更多的是离不开个人后天的努力,他/她的成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付出努力的肯定。而且在此过程中,社会造就的因素也不可少,所以名人通常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既然名人是众人关注的对象,他/她往往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其实就是现代公共关系心理的一种表现,利用名人效应造势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各行业的专家权威或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与消费者有着直接的接触,如果通过他人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现身廉洁,对产品进行较为客观公允评价,不做夸大和吹嘘,公众从感情上更容易愿意接受。在生活中名人能引领时尚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将现在的经济形容为“注意力经济”,尽管这种看法稍微有些信偏颇,但毫无疑问,它还是很形象地揭示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事情;当然,名人的消息除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当今社会“名”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在经济领域里,只要加以良好的商业运作,良好的声名作为一种可贵的资源便能直接转化为财富,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名人效应公关促销,乃是现代商战的常用谋略,精明的经营者在公关促销中不但注重借用名人,更为注重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二者的巧妙结全,方能形成夺目之势。比如“李宁”牌运动服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那么火?这中间“李宁”的名字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名人们良好的名声犹如一注强有力的兴奋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名人效应不仅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同样也大有作为。往大处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名人效应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性的角色,它直接为我们树立了好的示范作用。往小处讲,名人效应也程度不一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旅游景点便是与名人效应紧密相连的一个例子。古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哪里有什么“仙”、有什么“龙”?它无非是说自然景观需要人文景观的借助和衬托,然后才能相得益彰,而这个人文景观历来是与不同时代的名人效应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这些地方流连忘返多多少少不正是因为名人效应使然吗?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自从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于此写了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杰作之后,人们便在这里建立了杜甫草堂,从此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人们常常来此凭吊诗人,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旅游胜地,带动了成都市的繁荣。再比如绍兴的妩媚秀丽的景色固然可以倾倒古今中外的游客,但试想一不,如果这里没了沈园中陆游与唐婉儿令人肝肠寸断的题诗壁,没有了鲁迅生活玩耍过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这些绝对是属于名人效应的东西,绍兴名城还成之为绍兴名城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很明显的。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各种名人效应的现象中,也有不少问题,像言语不实,金钱导向等等的问题,但我深信,只要名人自珍自重,将其名声在正当的领域合理运用,再加上众多百姓和媒体的监督,这些不好的现象一定会有所必观的。那些种种“借名”招摇的失实宣传或者不好的言行,会很容易诱发公众不信任心态,最终损害的还是名人自身。
   一言以蔽之,名人效应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和资本,我们应加以引导和良好地利用,因为名人毕竟不多,名人效应本身无可厚非。
   循名,何若责实?
   关键构思
   1.从买马者的角度切入,剖析大众盲从现象。
   2.围绕“名”与“实”的关系展开论述。
   伯乐相劣马,一圈又一圈,临别再回首,马价十倍涨!买伯乐之“名”。还是买用马之“实”?循名,何若责实!
   万事须“惟实是举”。伯乐此一番相马,众人被牵着鼻子而行。可是,无论谁怎样夸耀那马头、马眼、马身乃至马屁,无论谁怎样认为此马有骏之腿、骓之蹄,此马终非彼马,劣马终非骐骥。怎能一味跟在“权威”屁股后面摇旗呐喊而不惟“实”是举呢?名气名气,名惟气耳!名气如气球,可吹大亦可吹小,一旦猛吹,结局可悲。
   万事贵在以实求名。伯乐一圈则“钟情”,三圈则“倾心”,再回首则马价暴涨如火箭越蹿越高。这种高度是围观者重名不求实造成的。仰视伯乐,你自然只配在伯乐的脚丫子当中生活;换种眼光,俯视伯乐,以实求名,这回伯乐自当会矮了下去。猫成了虎,秃尾巴鸡变成了美丽的大孔雀,都是循名不求实一味仰视权威的结果。倘若坚守以实求名的信条,稻草便绝对不会变成金条,也决不会因为什么“长”在会上大放厥词“我代表”而将其划入“人民”的行列,更不会因为吹捧标榜而提拔任用那些“占坑不拉屎,为僧不撞钟”的所谓公仆!少了逐名的人,多了务实的人,民族才有希望。
   权威的力量也许是无穷的,但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我们不能因为世有伯乐善相马,便以为伯乐所相之马必都能追风逐电;我们不能因为世有“权威”,就甘做“权威”的马前卒。倘有人拉了“权威”的手不放,犹如此次竞标购马的“幸运者”弄了匹“卧槽马”,对此我们只能说——
   活该!
   
   
   话题12 沟通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
   在去邻居 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了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写作要求:
   王生的问题是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地缺少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领航
   1)续写故事。邻居不知哪里得罪恶了王生,便追到王生家问个究竟,王生便把自己在路上所想的一切和盘托出,邻居恍然大悟,赶快解释并把斧头送到门上,两家从此成为好邻居并影响了其他人,整个村庄成为安宁祥和的幸福村。
   2)“沟通”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之路,可以想像一篇“鸡犬专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故事。比如一个现代人穿越时光隧道到达远古社会,他游历了几个相邻而无来往的部落,发现了许多趣事……
   3)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沟通”的态度——某种意义上,沟通亦即开放——对国家、民族发展的作用。
   4)达到相互沟通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但生活中有好多事难隧人愿。老黄是某局局长,老张是某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老巩是演艺界中的大腕,他们三个同住一幢楼中。他们都想进行沟通:有的想利用别人的权力,有的想利用别人的名望,有的凯觎别人的钱财,结果是……
   沟通
   1.将社会比作一张“网,人比作”网”上的“点”,形象地展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性。
   2.从上网画水粉画,人与豹的故事等生活的各个侧面展开论述。
   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靠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高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了不合时代的事……
   你呢?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同朋友联系了?反正我是,而且还总是习惯去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为自己的疏忽开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结果自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朋友’一去兮不复还”了。我曾寄希望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永远保持“牛势”如今看来,可能只能算是凯觎了。
   我曾做过无数的梦,我梦见过层峦叠嶂中凫凫腾腾的烽火狼烟,我梦见过古城栈道外馨香醉眼的驿路梨花,我梦见过一个身影,借着昏暗的烛光,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封飘洋而来的瓶中信。当然,我也梦到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下,在纸醉金迷的漩涡里,在口水与广告纸的杂糅中,在灯红洒绿的觥筹交错间……
   也许是我落伍,跟不上时代,才感觉生活中.com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自由进出各种国际互联网的速度远要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速度“奔腾”多了,据说其中不少人还成了线上的“猎情高手”。然而问网上情为何物?真叫我混身麻木。因为想要在那里赚取一句真实性超过70%的话可能比减肥更让人痛苦。于是面对尔虞我诈的网络天空,我也只好抱持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了。
   长期以来,我一直迷恋作水粉画,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涮笔,因为每每看到几种单调的颜色在杯中与水调和幻化成另一种颜色,我都感到欣喜。同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人本身,其实也只是代表一种颜色罢了,然而通过沟通与交融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奇妙的组合,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色彩。
   我读过一篇名为《沙漠里的爱情》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置身沙漠孤立无援的法国士兵,几乎奄奄一息,昏倒在岩洞里,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只野兽躺在他的身边,原来是一头嘴上还沾着血迹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饱了,对他并无恶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杀死它,随后又改变了主意,用温柔的动作抚摸雌豹,他不仅同它友好相处,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嬉戏玩耍。然而,士兵还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际逃跑了,但走不多远豹子赶了上来,这时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领,把他救了出来。文中最后,士兵杀死豹子也纯粹出于偶然,豹子轻轻咬他的大腿,他以为是要吃他,便用匕首刺进了野兽的脖子,花豹挣扎时居然毫无恼怒地望着他。文中主人公在讲到这段以历时讲到“我看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的确是这样,他在人类社会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沙漠里感受到了。
   多年来,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它向人们转述了沟通的无限可能性,即使在人与兽之间,并且让我们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交流更有信心。同时,它又影射了人类社会中一个公式化的现象——因沟通走到一起,再因猜忌彼此分离,之后,又习惯将事件本身囿于一种僵持的回忆状态。
   社会是一张网,个人只是网上的点,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在以某种方式与别人发生关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更像拼图,从生下来就在找寻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拼成家庭、邻里、同事、朋友……每一片单独的拼图或许都是残缺的,而它的每一次结合又都是令人欢愉的。并且,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拼合过程中,人们变得深刻,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同时,在这里,人们心灵中的四季也永远是绿色!
   感悟沟通
   关键构思
   1.以和读者谈话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沟通”“的感悟”。
   2.以一连串关于“沟通”的问题引起全文。
   你还记得上一次与人沟通是什么时候吗?
   你在哪里?正在做什么?
   你是不是感觉有些累?
   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你曾经有过的,给你留下深刻记忆的沟通吧。有几回?是没有,还是已经忘记了?
   如果你已经回答不出上面的问题了,那么请你回忆一下沟通的方式吧。在当今这个社会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电话、E-mall、中文短信息等等都是人们所熟识的方式。但是,倘若你已经在头脑中淡化了沟通,请试一试“彩排人生(一个虚拟人生和活动)中的方法。找个午夜,给熟识的人写封信。在温暖的信被日渐现代化的工具代替的今天,当人与人的沟通日渐表面化、工具化、实用化(材料中也提到了沟通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今天,找一个午夜,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我们已经相距有多远。在上面提到的“彩排人生”中有封信是这样写的:“当人们为生活奔波劳碌时,更容易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感谢上苍,我还可以弥补。”我从中受到很大的震动。也许我们只有在远离了熟识的轨道后独自面对白壁、孤灯、冷月,在午夜的灵魂出来审问自己的时候,心灵才会变得柔软起来,才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发现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拿起笔,记下你心中的感受,用这些心底的话语与人沟通,也许会补偿一些你所失去的沟通。
   我曾以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姓杨的商人,他整日与业务为伍,除了一些必要的寒喧,已经很久没有与人沟通了,与妻子也到了感情破裂的边缘。但是当他在一次假想的灾难中体验到了死亡后,他与妻子做了一次很长的谈话。他对妻子说,他会珍惜手中的幸福,他永远爱她。他说,正是当他被象征死亡的白单子蒙上的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与人沟通是多么的重要。正是他对妻子的冷漠才导致了他们感情的“冬天”。也正是这个时候他明白了自己和部下之间一直难以化解的矛盾。我想:无论是处于哪个层面的人,无论做什么,最要紧的首先是加强人与人之产的相互理解,相互谅解,而达到这个境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
   我们平时总爱将真实的心灵深深藏起,我们总是吝惜说出诸如感谢、珍惜、痛悔、喜欢一类的话语。然而,正是因为我们的吝惜,使一个个与人沟通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同时,我们应该用平等的身份与人沟通,真诚地去与人沟通。我们不应该让沟通也和这人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一样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只有不再吝惜,真诚地面对别人时,才有真正的沟通。
   最后我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每个人:我不是生命的匆匆过客,我要好好体验生活,我要好好体会沟通,珍惜每一次与你、与他(她)的沟通,这,就是我对沟通的一点点感悟。
   沟通的终结者
   关键构思
   1.以“终结者”喻指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沟通所造成的障碍。
   2.将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前后人们沟通的情况进行对比。
   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电脑、传真机、移动电话、网络等科技产品已广泛地被人接受,并完全地融入到了人类社会中。当您有事儿要告诉另外一个人时,您可以打电话;甚至可以打开电脑,敲一通键盘,给他去个E-mall ……如此之多的联系方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令人不知所措。但不知您发现没有,从始至终的交流过程中,您没有跟一个人见过面,跟一位真正的人说过话,您面对的只是毫无表情的机器。往往地,我们总能看见人们“抱着”电话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叫、一会儿跳;或是在不断变换画面的电脑屏幕前大呼小叫,作痛苦状,作失望状,作兴奋状……
   今天,这些机器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我们快乐地抱着它们,并渐渐离不开它们的同时,我们面对面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我们曾以我们日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骄傲,我们也为这个年代缺少人情味,缺少亲情而苦恼;数字化世界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数字那冰冷无情的一面。
   我小的时候住在湖北的一个小镇里,那时各家都还没有装电话,只是靠着串门、聊家常来传播消息。小伙伴们也都乐衷于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日子。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很充实,很有人情味。
   现在我来到了北京——一个繁华、拥挤的大水泥城中,却时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迷失自己,感到孤独、空虚……
   如今的人们情愿和千里之遥的陌生人在网上聊个热火朝天,也不愿对近在咫尺的老邻居问声你好。
   在城市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时候,网上社区却越做越火:想找亲情吗?去网上社区;想倾诉衷肠吗?去网络社区聊天室;想找朋友吗?去网上社区交友中心……
   我们渴望沟通。但在现实中得不到沟通的他们无奈只好用一种虚幻的交流来慰藉自己那空虚寂寞的心灵。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在不远的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人们不再需要开什么会议,因为有了可视电话;人们不再上班,只要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进入公司的网站便可以了;人们不再上学,网络会教给学生一切;甚至,人们不必再去相亲,因为,现在网络爱情就已经出现了……
   也许从电话发明的那一刻起,它便注定要成我我们沟通的终结者……
   
   话题13 面对反对者
   
   材料:
   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面对反对者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还是一味接受?是勃然大怒,还是辩证分析?等等。
   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我们要对不同的反对者采取不同有态度:对善意地指出我们的缺点和失误的反对者要欢迎,要团结,对恶意地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反对者我们要坚决斗争。
   2)我们需要反对者的存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或者社会交往中,有反对者会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审视自己,找到不足,改正失误,使自己不断完善和进步。
   3)从对反对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甚至命运。西周的厉王面对百姓的意见要“防民之口”,唐朝的太宗对魏征的反对却是从善于如流。狭隘的思想导致厉王“流于彖”的命运;博大的胸怀使太宗成为一代明君。
   4)不同的反对者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地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反对者们经“灰飞烟灭”,袁崇焕因反对权奸误国而名垂青史。
   5)我们不能因为反对者的反对而怀疑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善于区分反对意见中的优与劣,从而做出选择。
   感谢反对者
   关键构思
   1.全文写长江景象勾起了潘教授的种种回忆。
   2.关于“三峡工程利与弊”的论争在潘教授的回忆中得以展现。
   水利专家潘家铮教授站在长江岸边,俯瞰长江这条巨龙被束缚的无奈,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他终于领略到毛泽东那“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慨。
   他像教育孩子那样低语:“长江啊长江,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啊,大坝的另一面迥乎不同:静如平镜,又像笼上一层柔软的轻纱,飘渺神奇。此时此景,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巫山、神女峰啊,你终于被锁住了。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然而,他忘不了,忘不了那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坐在家门槛上大哭的情形。那脸上的彷徨和痛苦,那眼里的怀疑和质问,都像锤子那样一下一下地敲击他的心,但一刹那,这一切都消失和无影无踪。他念头一转: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在三峡附近的居民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当他想到他们一家人在异地生活如在故乡那样悠然自得,他怎能不欣慰呢?
   他忘不了,还是忘不了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时的踌躇满志,忘不了毛主席过三峡时将大江变平湖的坚定决心,更忘不了当年提出这个设想时反应何等的激烈……那时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利与弊之争如拔河那样相互争持,争白了一代人的头发啊!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弹指一挥间,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是那么的漫长!在遥远的记忆中,那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祖国水利事业,坚持建设三峡工程……
   他知道,三峡工程峻工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东南部地区能源短缺”便迎刃而解。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旅游利润滚滚而来,这必是一幅升平的景象。那人们一定会把“南腔北调”唱成“南水北调”。
   他不禁失笑了——想的太好了。但实际上也将会那么好,那是人们伟大的力量啊!
   但他也忘不了那利与弊之争,更有点不能想信自己是伟大工程的指挥者。记得那时反对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到处充满了怀疑。我们的家在哪里?三峡人民大喊;动物似乎也瞄到一些苗头,惊慌失措;植物更不能平静,随风呼喊……怎么办?怎么办?有的人想的更周到:战争来了,怎么办?坝塌了,怎么办?工程质量差,怎么办?……难道不怕是一条“阿斯旺”大坝吗?中国工农业的“心脏”正在它脚下,能不担忧吗?
   的确,担忧是有的。总是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不会置若罔闻,而是虚心纳谏,妥善解决。三峡人民不是有了自己的“安乐窝”吗?动、植物不也安了家吗?历史文物都可以搬家,我们万众一心,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由此想来,应当感谢那些反对者啊!不是他们提出那些不容忽略的细节,长江截流会有那么成功,那么顺利吗?况且他们把问题提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支持。细想来,他们反对,也是担心整个民族利益受损呀!这可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潘教授脸上充满理解和感激之情。他回忆起他在记者会上的情况,他更不能自己。当记者采访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的贡献最大?”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些反对的人贡献最大。”反对者啊,当你们听到这铿锵的话语时,难道不热血沸腾吗?
   此刻他注视着脚底下的那条巨龙,情不自禁地呼喊:“长江啊,你这巨龙该苏醒了,快腾空吧,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蓦地,他脑海浮同出三峡工程运营时的辉煌画面,遐想起人们将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带动下,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到那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展现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有感于潘教授解题
   关键构思
   1.由一道选择题——面对反对者,你选择哪种做法——作引子展开全文。
   2.以作者的感想为线索。
   以下是一道选择题:
   面对反对者的态度应是怎样?
   A:横眉冷对,怒目切齿,龀牙咧嘴;
   B: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若无其事;
   C:莞尔一笑,坦然以对,静心细思。
   潘教授泰然自若地选择了“C”。
   看罢选择题,我们心中的“?”一定拖着长长的尾巴。但心平气和地深思一下,实在为潘教授的真知灼见折服。呶,A项无非是逼我们通向愤恨的天台,B项似乎在怂恿我们躲进冰凉的被窝,而C项却指引我们驶进风光绮丽的港湾。“五、四、三、二、一 ——”脑电波清晰地显示市着:一位智者会拒绝驶进绮丽的港湾大饱眼福吗?不会。因为“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因而,C项是明智的选择。
   人生,终究会跌宕起伏,正如生命必然有旦夕祸福。即便是在一贯风光绮丽的港湾,也会有狂风骤雨的袭击。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因为害怕命丧九泉而逃之夭夭吗?恐怕,只有懦夫才会如此。正因为勇于面对狂风骤雨,才磨练了我们脆弱的性情,才让我们拥有了稳操胜券的力量,既然如此,还会有人对它深恶痛绝吗?大概,只有良莠不分者才会如此。理之所在,一个成功的过程需要披荆斩棘,勇闯难关!试问:成功者会为四面八方的反对放弃执着已久的追求吗?不会!成功的磁场引力太强,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便函是将“反对”作为出发点。化“反对”为其反,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
   “三峡截流工程成功了!”千万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引吭喝彩。
   这次成功酿成了亿万同胞的热血沸腾,这次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劲雄风。然而,这绝非偶然,绝非侥幸。注目于伟大奇迹的背后:不单有一批批高新科技的机器设备,不单有一个个不辞辛劳的体力付出者,不单有一位位经验丰富、见解精辟的教授、工程师……更多的,是犹如排山倒海式的“反对浪潮”。奇迹之所以“奇”,不仅仅因为壮举之“奇”,还因诞生之“奇”。
   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正是三峡截流工程诞生——进展——成功的奠基石。
   古人有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可惜,“倒退行逆施”的现代人却将“人和”画上问号。因为往往人成功的驱动力不是“人和”,而是“人不和”。三峡,有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的长江水,有丛生险岭、绝壁断崖的险势,有绵亘古今的悠悠史情,这一切似乎成了它“魅力四射“的资本。然而,若没有纷沓而至的反对意见,便不会激起策划者迫切成功的激情,也不会赢得亿万人民的颔然相许,更不会让工程成功得如此彻底。归根到底,那一个个满腔愤恨、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立场上的士兵,却成了胜利者首当其冲的对象,同时,也为胜利者博取战果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对于明辨“是非”的成功者,反对意见不是绊脚石,而是金点子;反对者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舒心畅气地笑一笑吧!置身的世界本来就很美好,成功的道路本来面目就有荆棘,何须为那“反对”而心灰意冷呢?学会“逆向思维”,学会勇敢面对,那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片新天地!
   一场持久的拔河
   关键构思
   1.把三峡工程中利与弊的争论比作“一场持久的拔河”。
   2.围绕着三峡工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论展开。
   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就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拔河。说它持久,是因为它持续了几十年,比当年毛泽东提出的“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抗日持久战”所耗的时间要多得多。
   这场拔河,所用的那条长长的大麻绳就是长江,而绳子上的那朵红花就是“三峡工程”。绳的两头,一头是利,一头是弊。这是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肉搏,没有鲜血淋漓的横飞的口诛笔伐。其精彩程度甚于当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更远非前段时间的“王金论战”可及。
   若要从拔河的选手数量来看,双方都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看来他们若不像“孙悟空”“哪咤”那样恶战三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
   利方面个个是老师、将军、谋士,目光长远,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他们的理由是:“三峡工程能调节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缓解夏秋季节汛期压力”。这张王牌有泰山压顶之势;“蓄水完成后,就可以为进一步南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建成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东南能源短缺”;“三峡水库成为最大的人工湖泊,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等。这些理由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犹如他们这些大将,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毫不松懈地进行这场“持久战”。
   弊方面的选手亦个个理直气壮。瞧:那个手持“战争因素”盾牌的人正不断地加重腕力。这也真令人头疼,要是敌人真的轰炸了大坝,后果不堪设想。而那名高举“工程质量”旗帜的人使出浑身解数,口若悬河地描述着:“现在众多工程存在着质量问题,大坝一旦崩塌,中国工农业最发达地区将是一片水乡泽国,呜呼!”1998年洪灾历历在目,那些饱受洪灾和“豆腐渣工程”之苦的人早就脚底抹油,跑来为反对者摇旗呐喊了。关注“人口问题”者大展旗帜:五百万人口搬迁,差不多迁了一个中等城市。“环境保护”者大声疾呼:“大量植被将被淹,张飞庙、巫山、神女峰、江中石钱等文物古迹将销声匿迹。”
   在两种力量的“恶斗”下,“三峡工程”的策划者潘家铮教授迷惑了。是呀,在利与弊的天平上,我们是应该权衡了,到底这样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还是“祸国殃民,无所裨益?”
   于是,讨论、争执,计算,让步……如此往复……
   几十年过去了,这场拔河也结束了。裁判潘家铮教授把胜利的红花交到支持者的手中。谨记“差之毫厘,廖以千里”的古训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利大于弊,远远地大于弊。在民族利益为重的条件下,反对者心悦诚服了。面对反对者,人们没有嘲笑,没有讥讽,没有冷漠的白眼,没有轻蔑的嘴角,决策者尊重他们的意见,妥善解决他们提出的意见。现在三峡移民搬迁顺利,三峡美景依然如故,文物古迹换位保留,三峡截流工程质量上乘……这就是借鉴反对者的意见的结果。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反对者的意见,难道能出现三峡截流成功这可观的局面吗?为此,人们热情地赞美他们,讴歌他们,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难怪有人问潘家铮教授:“你认为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潘家铮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些反对者的贡献最大!
   诚然,反对者的意见如水,可能是清水也可能是污水,能荡涤尘埃,亦能使心灵生蠹。人们怎能忘记:进谏也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魏征大胆进谏,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怪不得魏征死后,唐太宗深表遗憾,并发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感慨!当然,这些批评的话不能像王朔那样疯狗似的乱咬人,否则,不仅是老舍、金庸等遭殃,而且全国人民也可能受此苦水所害。
   人生的拔河无数,但归根到底都是利与弊的拔河。朋友,让我们虚怀若谷,共同拔好人生的“河”,去迎接那胜利的曙光!
   
   话题14 新世纪感言
   
   关键构思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时候,回首百年,一定会被20世纪人类的伟大成就与进步深深感动,同时,也会为人类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机感到惶恐不安。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和“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青年人约稿,请你为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和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要具体要求上,要内容具体,想像联想丰富,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可以用一般记叙文的方式写人们对新世纪的畅想:交通、衣食、教育等各领域在新的世纪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注意要写得合情合理。
   2)可以用科纪故事的形式抓住一个方面来写新世纪可能有的景象,如航空技术高度发展,小B乘着最新制造的宇宙飞船去冥王星上旅游,旅途中遇到外星人的飞牒的追踪和敌对星球的人们的围攻,但都被小B用飞船上的科学装置一一躲过,之后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3)可以写对全球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如战争、污染、环保、人口等无一不存在着隐患,新的世纪会消除它们吗?会用什么手段消除,等等。
   4)历史潮流在进步中总难免有阴影的存在,可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文明、科技、工农业等方面,既看到其光明的一面,也要顾及它所带来的问题。
   5)世上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新世纪,他们应有不同的希望和感触,设身处地地为不同的民族或集团立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新世纪的对话
   关键构思
   1.虚构出人与影两个角色:人对文明发展和未来前景持乐观主义的态度,而“影”是一个悲观的质疑者。
   2.以人与影对话的形式展开话题。
   人和他的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了,他们就在2002年的钟声过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对话。
   人:(异常兴奋)瞧啊!新世纪来了!
   影:(平静地):新世纪?地球又多转了几圈罢了。
   人:朋友们,两千年了!人类已有两千年的纪元史了,多么令人兴奋!你感觉不到当第一个只用下肢走路的类人猿当时的时髦吗?你没看见第一个吃到烤熟的食物,面部肌肉因兴奋而产生搐动的人吗?你想像不到当第一个人向配偶表达爱情时的纯洁?这些都太伟大了!而两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丝毫不逊色于它。
   影:当然,人类社会的起源,是很可爱的,人类产生意识,一切都会变的。人们为什么要用青铜铸一件件兵器?希腊人的历史为什么是从战争开始?你可不要忘了手提带血莫邪剑的阖闾,不要忘了咸阳壁上空流血的荆轲,不要忘了白骨皑皑、血河漂橹的战争。
   人:那是历史发展的曲折部分,人类社会在进步,流血、杀戮是不可避免的。
   影:对,这正是你们的聪明之处。当你们在无知中认识世界而更无知时,你们产生了等级制度;你们用战争和同类的尸骨架起了前进的天桥;你们……
   人:(不再兴奋)兄弟,不要这样,要面带微笑。那远古美人身上的绸缎,那皇帝头上金灿灿的王冠,那令世人着迷的金字塔,那至今失传的空中花园……你不为之心动吗?
   影:我为那穿麻衣的采桑女心动;为那几十万金字塔下的尸首心动;为那长城上流泪的孟姜女心动。
   人:兄弟,当你面对这蔚蓝色的地球能被高级生物——人所改造时,你应该笑。
   影:(激动地)怎么?你想让我面对被用印第安人鲜血染红的美洲大陆笑?你想让我面对日益消失的森林笑?你想让我面对被石油、垃圾污染的海面和漂浮在上面的生物尸体笑?太残酷了,你感觉不到剥夺其他生物生存权力所受到的良心的谴责吗?
   人:(颤抖)够了!难道你看不到两千年来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你看不到人们正文雅地在餐桌旁边用餐具吃饭?你看不到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你看不到月球上人类的足迹?
   影:(平静地)当然看到了,我还看到了能把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并且知道你们再也不用挥舞着木棒去捕杀已灭绝的野兽,因为你们要走向文明——残酷地、自私地。
   人:朋友们,向前看,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在进步。
   影:对,是在满天的浓烟里,是在80万濒临死亡的埃塞俄比亚人因饥饿而发出的呻吟中进步。
   人:不,不要这样,我们在向文明和完美靠近。人类将用洁净能源;将乘宇宙飞船去火星度假;将与外星人在宇宙中对话……
   影:当然,那些会实现,如果能等到那个时候。可是,你们人类的贪欲和侵略、自私的本性会完结吗?你们会撤消世界维和部队吗?你们会停止向大森林进军吗?你们感觉不到你们正在为你们的死亡悼词准备最翔实的资料吗?
   人:(无语)……
   影:也许我太悲观,因为我是影子,我的空间是一片阴影。但每一个事物在光明面前都会有阴影,历史和未来也是这样。……
   新世纪的对话在沉默中结束了,但我想了很多很多。
   谁的眼泪在飞
   关键构思
   1.以“谁的眼泪在飞“为立足点展开联想。
   2.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结构文章。
   莫名其妙,想到一个如引怪怪的题目,令人哭笑不得,但我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确凿答案。无论是关于中国苦难的战争史,或是不久前几颗丧失人性的标有“USA”的导弹,还是举着人权牌子呼吁和平的难民,甚至关于未来世界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总之,对于太多太多我都想问一句:在这种种面孔后边,究竟是谁的眼泪在飞,谁在默默地承受着背后的伤痛呢?
   先想到的大概是战争吧!那首屈一指的当然是著名的“二战“。想想自己现在身处的地方或许也有过迭起的硝烟,就实在不是滋味。拼命地嗅一下,想闻到战火的残味,可惜实在没有什么场景让我追忆。或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吧!再或许真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吧!这场战争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战火平息之后,遥望着天空,问一问:”谁的眼泪在飞?”有一个声音在嘲笑那颗哭泣的灵魂:“没出息,抬起你高贵的头颅,拿出你不屈的毅力,挺起你笔直的脊梁。”“当然!”灵魂忍住眼泪点点头……于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灵魂,有了一个个这样的民族。
   再想想那该死的5月8号吧!本是我这辈子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可当我点燃第16根蜡烛时,几颗“USA”落了下来,打翻了写有“peace”的蛋糕。我十分气愤,推开窗,想大叫一专声“Why?”,可看到“北约“大哥那张狰狞着并得意忘形的脸,我一阵恶心。我无意中抬头,看见天空中又多了3颗异常耀眼的“星”。想起了张恒那首歌《战争与和平》,心中有些凄凉。记得圣诞老人曾经说过,你永远不要害怕。为何那白色天穹下,白色屋里的人从不回答?答什么呢?那样的天空还会是白色的吗?明明乌烟气,在这浓浓的黑烟中,似乎又有几颗化成流星在飞的眼泪。我又想再重复那个问题:“究竟是谁的眼泪在飞?”这次的眼泪已绝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是懦弱的代名词。不过幸好立刻擦干了。那这一次呢?绝不是痛心那盒蛋糕,而是那个灵魂在虚伪的面具下活得太累了。他有气无力地喘息着,他做了太多与人权、主权相违的事却还努力地利用“画皮”保护自己。面对全世界那么多人的唾骂,他有点怕了,怕唾沫星子太多会冲毁他那美丽的面具,这才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噢,原来如眼!但那神秘的“老道士”终会出现,会揭穿他的画皮,总算又可以过几天安心日子喽!
   想来想去,我不知怎么觉得自己变成了机器,眼里的数码飞快变换,一会儿是股市行情,一会儿是信息追踪,一会儿又变成了政坛风云。天哪,怎么搞的!我拼命地眨眨眼,NO!NO!停机!我终于又恢复了正常。那么多的数码简直是想杀了我,我平生怕的就是这一串串数据。但有个声音残酷地说:“NO!你现在是我的机器,还不快把所有信息输入记忆储存器!”差点忘了自己的身份,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在未来世界里作为一台电脑而存在。未来人真是太幸福了。咦,看看他们的生活空间如何。“主人,可以带我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吗?”“外面的世界?小电脑,难道你不知道这里是没有自然世界的吗?是不是地球记忆储存弄昏了你的头?这里是七维空间!”天啊,地球怎么啦!我打开记忆仓库,果然不出所料,“污染!可怕的污染!”我想哭,可电脑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我不得不跳回到现实中,这次是我的眼泪在飞了。
   把刚才的这些想法说了出来,感觉有人摸了摸我的额头:“阿妮,不要太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或许……但愿吧!
   看看其他同学,这个“腾飞”,那“超越”的,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可以看深点,多想想不好的,不足的?“腾飞”,谁不想?可没有坚实的根基,怎么行?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并不乐现的世界形势还需要更多的人为之而努力。
   我想,走向新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科技吧!最重要的还是世界的和平、安宁、舒适的环境……太多根本的生活保障。相信世界的明天会更美丽。当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到这些问
   题时,就再也不会有人问起“谁的眼泪在飞”这愚蠢的问题了。
   我期待着……
   新世纪来了
   关键构思
   1.截取新世纪来临前的“刹那”。
   2.用亚马逊原始部落的人们和硅谷的大学生等不同的典型来写对新世纪到来的不同感受和希望。
   夜深人静,床头的闹钟在耳畔“嘀嗒、嘀嗒”地响着。听哪,“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分明是新世纪的脚步声;听哪,“嘀嗒、嘀嗒”,一步又一步,21世纪,她快来了!
   在新世纪来临之前,让我们再回望一下这个世界吧!
   当亚马逊森林原始部落的人们裸着身子追逐野兽的时候,硅谷的一名大学生正在网上给女友写情书。
   当伊拉克的难民为缺少面包发愁的时候,北约正忙着向南联盟增兵、狂炸科索沃。
   当各国的电脑专家为了“千年虫”问题发愁的时候,金字塔研究专家们正在挖掘几千年前法老的居室。
   ……
   这个世界原来如此!难道人们就要将这样一个世界带入21世纪吗?许多人喊着:“不!……”当然也有许多人回答:“是的!”于是——
   原始部落的人们祈求:“世纪之神请你放慢脚步,先让我们拥有与其他民族一样的现代文明吧!”
   硅谷的大学生吹着口哨欢呼:“新世纪的钟声快点敲响吧,我要在那一刻与女友步入教堂!”
   伊拉克的难民哀求:“新世纪快快来临,但愿你能给我们带来和平与幸福!”
   北约嚷着:“先让我们吞下巴尔干这块肥肉吧!”
   日本老人忏悔道:“最好不要在我死前来到,我不想把罪恶的灵魂带到新世纪!”电脑专家焦急地说:“别,别,慢着点!先让我们解决好‘千年虫’的问题,否则,这个世界将一团糟!”
   金字塔专家们万分激动:“世纪之神快快降临,我们好在世纪之交解开金字塔的奥秘,与法老对话!”
   ……
   但是,不管这个世界的人们怎么苦苦哀求或者急急催促,新的世纪,她还是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来。没人能阻挡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没人能让地球转得更快。
   新世纪,她真的来了。历史的车轮又经历了百年苍桑,回望那车轮碾过的痕迹,有战争的硝烟,有革命的大旗,有冷战的阴霾,有民族独立的自豪,有正义战胜邪恶的欢呼,有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有社会日益进步的喜悦。我们的心中是悲壮,满是愤慨,潢是无奈,自豪,憧憬,期待……
   “嘀嗒、嘀嗒”,这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分明是在向世人宣告:21世纪即将来临,你们追逐吧,努力吧,忏悔吧,奋斗吧!带着你们一个世纪的硕果,以你们最自豪的姿态投入我的怀抱;同时把旧世纪的苦果与罪恶铭记在心,不要让它们在新的世纪萌芽,重演。
   畅想新世纪
   关键构思
   1.以各个人的发言表达对新世纪的各种畅想。
   2.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爱美、家距学校远等)展开对新世纪的畅想。
   正当学术界围绕21世纪该从何年算起而争论不休的时候,2000年的钟声敲响了,在大众心目中的21世纪来临了。
   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我请来了郭海珊、刘雪玲、徐贞、刘佳和李青等十多位好同学相相聚在一起,大家尽情地唱啊跳啊,玩得开心极了。
   爸爸看到我们这么开心,便微笑着对我们说:“小同学们,你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有多么地幸福啊!那么你们谁能展开想像的翅膀,讲一讲新世纪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一向快人快语的徐贞首先开了腔:“如今我们每天上学都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又累又麻烦。我想新世纪一定会发明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微型学习电脑,里面不仅输入了学校所有要学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能自动批改学生在上面所做的作业。”
   “对,我也一直这么想。”我接过她的话题说,“不过我觉得如今中小学所学的知识安排得不够科学。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每门课程都按部就班地从基础理论学起,怎么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呢?我认为新世纪一定会改变这种做法,根据实际需要,有必要从基础学起的课程,仍会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学起,而没必要从基础学起的课程,则会从已研究出来的成果起步,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掌握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上。例如学习计算机课程,其原理和构造只略学一二,更多的是学习其应用和操作。”
   李青平日喜欢看一些科普书籍,被同学们誉为“小科学家”。她抬起头,清了清嗓子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新世纪里将会研究出一种办法,使人想胖则胖,想瘦则瘦,高矮可以控制,五官可以修整,黑皮肤可以变白。另外,还会发明各种人造器官,一旦一个人身体的某个器官出了毛病,又治疗不好的话,换上人造器官就行了,这样就延长了人的寿命。”
   刘雪玲是班上同学公认的“一朵花”。此时她站起身来,理了理身上的衣服说:“如今眼镜有了‘变色镜’,手机有了‘变色龙’,那么我想新世纪一定会研制出能变色的服装。另外,这种服装不仅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光线的强弱变色,而且还能根据天气的冷暖,自动测出的人体温度来调节服装面料的温度,这样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人们也用不着身着厚厚的棉衣棉裤了。”
   也许是由于刘佳住得距离学校较远些的缘故,她对城市交通的发展特别富有想像力。只见她不紧不慢地说:“我想谈谈城市交通问题。谈到交通自然离不开各种车辆,而各种车辆发展得越多,道路就越拥挤,而且还会出现环保等许多问题,因此 ,我认为新世纪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很可能是从道路入手,将现在的道路改建成有连续传送功能的履带式道路,这样一来,人们无论是出行还是运货,只要根据不同的方向,踏上这样的道路就行了。”
   郭海珊是班里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她平日所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此时她谈起新世纪,就好像在讲述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新世纪的‘电脑住宅’大门安装有微型摄像机,除主人外,其他人要进入住宅,必须经主人向电脑下达指令,否则大门无法打开。住宅四周安装有自动气象感知系统,能自动调节至最合适的温度。还设有自动防盗防火报警装置,一有情况,马上就会采取措施……”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越谈越美好,越谈越高兴。最后爸爸说:“你们谈得都很好,21世纪一定会像你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不过你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了建设未来的本领,这些美梦才能成真。”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