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安塞腰鼓》说课稿8

《安塞腰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排比使文章的节奏紧凑,如波涛海浪般,强烈的抒发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之情。基于这个特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的语句,感受蓬勃的生命激情,品味音乐性的排比反复,咏叹出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通过品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学生今后在阅读、欣赏、审美鉴赏等方面打下基础。
本课通过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促进学生理解其对文章情感表达的作用,并结合写作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掌握有一定水平,但对于品味文学与分析理解艺术还是比较薄弱。因此,借助这个单元好好理解文学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学习排比、反复等手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标:巩固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c、情感目标:掌握排比句式的节奏,体验其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学会初步分析生活中一些“艺术”的表达形式与主题等。
此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场景,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抒发作者对安塞腰鼓所象征的精神的赞美。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二、教法设计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本文内容,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正在探索的“262”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的方法,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学生离开位置进行交流意见。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三、学法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
根据创新学习的思想,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突出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

四、教学准备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现大语文观,实现自主学习、综合学习,我在上课之前首先布置两项预习任务:
1、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媒体等观看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老师预发导学案,并提示、补充相关信息。
2、关注身边生活,寻找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准备几句话。
教具准备:导学案、课件资料、相关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课前自学、课堂互学、拓展思维、同步达标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课前自学环节在课前进行自学互学完成,同步达标作为课后作业。因为本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高效而又有内涵是本课力求达到的一个目的。
课堂互学有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课堂前,检测自学是有必要的,课前自学,可以令课堂事半功倍。准确合理的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高效分析课文。
以往,这篇课文的导入多以播放视频或音频为主,教师没有起到文学引导的作用,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没有温度,而且难以体会文字的美感。因此,本人做一个大胆的尝试,亲自范读原文,试着把教师对文字的体会和感受通过亲自范读表现出来,力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创设一种开放、自由、亲密的学习空间。
通过朗读,学生应能初步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为其对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础。由浅入深,通过朗读,学生们也较易把握文章采用的排比反复两个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而,合作讨论和分析课文词句也能较好的展开,为教学第二环节做铺垫。

(二)、自主合作,释疑解难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转变师生角色,真正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在课堂上,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根据本文的教学思想及模式,我设计的思考探究,以化繁为简为原则,以课后的习题为基础,让学生们敢于主动的用“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方式,大胆探索,在这些板块的学习中,我将大部分学习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及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自己反复读书、讨论而领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内容有三点:1、通过模仿老师的范读,感悟本文的修辞方法,领会排比和反复的作用。2、从自读排比反复句中,理解文章里作者对安塞的情感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3、理解文末点题升华的效果和意图。
在对文章进行精读探究方面,本人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假设,让学生用刘成章老师的视觉,把自己当成陕西人来理解所写的文字,让学生更易与作者建立起思想的桥梁,更能准确理解写作意图。

(三)、教学小结,拓展思维
学生们能掌握课文排比这一修辞的用法和效果,能较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那课文内的教学目标可基本达成。但,我们可以通过安塞腰鼓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身边的生活艺术,以拓展语文的外延。因此,本人在设计教学小结,拓展思维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了解身边的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让学生关注本土文化,梧州也有引以为豪的地方艺术:粤剧。但这一艺术形式离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较远,所以不展开分析。
其次,借助网络资源,演示一道短片,以生活中的婚礼片段作选材。这一片段选材于学生都见过的生活情景,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个人更着重于引导学生们关注影片的镜头表演和理解其情感内涵。因为,这两点与安塞腰鼓有相同之处并且更贴近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浅显的理解生活艺术的表现效果。
最后,给学生们留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寻找梧州的生活特色,模仿课文的修辞写法,写一些文字,要求能真挚热烈的表达个人情感,以求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堂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课文,关注生活,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力求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小小的课堂有了拓宽、延伸,能更有效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和熏陶。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