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诉衷情》教学设计3

二一 《诉衷情》教学设计
松江七中 葛廷侠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在理解词人情感世界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理解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理解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2、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南宋偏居一隅,朝廷不思复国,只求苟安,自始至终都没能摆脱外族入侵的阴影。因此,恢复国土、统一祖国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旋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陆游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的是,一生多次遭到贬黜,英雄无用武之地。晚年只能退居山阴,在家赋闲。作《诉衷情》时,词人已年近七十,尽管已是风烛残年,陆游依然忠心不改,未忘国忧。
陆游的这首《诉衷情》,是表达爱国情感极有影响的作品。在词中,陆游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作者倾诉的是对当局的失望,对自己的哀怜,对未来的迷惘。
本词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将往昔的积极有为与今日的衰老无为作对比,深沉之中有激愤,抑郁之中有悲壮。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表达词人的精神世界起了重要作用。词的节奏如鼙鼓,如雷鸣,开始激昂,继而低沉,转而急促,最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开阔空间。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诗文的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知人论世”读诗词做得还很不够,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一周前查阅资料,创作小报“走近陆游”,主题《爱国诗人陆游》或《壮志难酬的陆游》。
2、布置学生查找文中出现的典故,如“(班超)万里封侯”“(苏秦)尘暗貂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沧洲”等。
3、引导学生查找并背诵陆游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秋波媚》等。

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朗诵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安排全班齐读全文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全班齐读全文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自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断句正确、字词读音准确,流畅有感情。

聆听,点评,再读
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熟读精思
1、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选出这首词当中你最欣赏的两句话,并结合陆游其人以及句中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注意:“觅”“暗”“空”“谁料”等字词。)
2、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结合学生的语句分析,穿插教学;教师可适当引导。)

1、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

2、 语句分析交流、补充,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再次朗读,要求声情并茂。
通过朗读、诵读品味语言,基本读懂。抓住动情点,加以联想和想象,多元推想,与作者个性化的感情、感悟相通(共鸣),由感知而动情而会意,有发现、有欣赏、有质疑、有批判,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和升华。

课堂练习
出示检测题
学生答题
检查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

温故知新
比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相似点(描述的场景、抒发的情感)
讨论、比较
交流、明确
复习巩固,
加深印象

拓展延伸
展示陆游诗《示儿》,词二首《谢池春》《鹊桥仙》,感受词人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朗读品味,进一步理解词人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理解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问题。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谢池春》、《鹊桥仙》任选一首背诵,并用现代汉语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


完成作业



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测与对策: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其参与。

反思与重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