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与朱元思书》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课文分析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也许并不是信的全文,因为我们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知道作者给友人写这样一封信的目的。但我们仍然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来欣赏。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课文的内容。作者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在对山水景物描写中表达了热爱美好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文章第一段总写作者所见景色特点。设置了观赏景色的大的背景和大的环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交代了观赏的角度和方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点明了观赏的地点和范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概括了观赏到的景物的总体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则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作者所欣赏到的景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这一部分是分说。

  第二段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异水,突出了两个特点:清、急。作者先对江水进行了正面描写,直截了当地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接着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水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突出水清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得十分出色。为了突出江水的湍急,作者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了离弦的箭、飞奔的骏马这两个形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对江水湍急的认识。

  第三段作者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仍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直接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山高峻的特点。接下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描写了山中的动物和植物。听觉角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视觉角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作者还通过游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两岸高山宁静清幽、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还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避世退隐。

  可以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与感受表现了自我的人生志趣,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他描摹景物不求全面,而只突出一两点,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笔力,也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值得借鉴。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更应落实和积累文言词语等最基础的知识与能力。

  这一课的古汉语语言现象比较多,也比较典型,我们可以分类整理。
  (一)词类活用现象:猛浪若(飞奔的马,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二)通假现象:蝉则千不穷(通,婉转发生),窥谷忘(通,返回);
  (三)一词多义:奇山异水,天下独(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猿则百叫无(断绝、消失)。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古汉语词语,同学们都可以分类进行整理,这样更加便于我们记忆。

  背诵和默写这篇课文的前提是要读熟读懂课文,再次把握好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思路。本文多使用四六句,而且大多是对偶句,根据这一特点,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填空法背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水皆   急甚箭   泠泠作响   千不穷   鸢飞戾天   经世务

  (二)按原文字形填空
  风烟(  )净   直视无(  )    急湍甚( )       负势(  )上
  互相轩(  )   嘤嘤成(  )    (  )飞(  )天   经纶(  )
  窥谷忘(  )   横柯上(  )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意思。
  猛浪若________________ 嘤嘤成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红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加红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附参考答案:
  一、piǎo tuān línglíng zhuàn yuān  lún
  二、俱 世务
  三、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
  1.飞奔的马 和谐动听的声音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编稿
                                          审稿 李家声
                       冬来了
                     初二(2 牛梓光

  秋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离去,冬天悄悄地走近了我们,一切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

  天空中的太阳依然耀眼,他发出无数缕金色的光芒照耀着这片土地。尽管如此,它也只能让人们感到光亮,而感觉不到往日的那种温暖。它就如同是被泼了一大盆凉水,不再那么猛烈地燃烧了。

  街上的人们也已穿上了厚重的衣服,戴上了手套、帽子还有围巾。走在路上,会有阵阵的风吹过脸颊,那风不是柔和温暖的,而是寒冷刺骨的。它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刀划过人们的脸颊,有时会感到一点点的疼痛。那风好像能穿过一切的事物,人们厚重的衣服仍然抵挡不住它的前进,寒冷伴随着风穿过衣服使我们原本灵活的身体僵硬。

  寒冷的风使树叶凋落。走在路上,脚下踩着那厚厚的落叶,落叶如同金色的地毯,踩在脚下还发出吱吱的声音。此时的树上只是挂着几片孤零零的早已枯黄的树叶。树木既没有了盛夏的繁茂,也没有了秋天的美与春天的生机,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

  冬天是一切没有了生机,从凋落的树叶到宁静的天空,没有了往日的茂盛与喧嚣。但它却能让我品尝一样老北京的小吃——冰糖葫芦。在闲暇时,买一串冰糖葫芦,体会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味道,这美妙的味道也许只能在这寒冷的季节才能体会得到,其他任何时候的冰糖葫芦都比不上冬天那冰凉的冰糖葫芦。

  太阳、寒冷刺骨的风、树木还有那美味的小吃,无一不体现着冬天的到来。

  当我们认真地体会生活,细致地观察环境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冬来了!

                                         2005126

  [评语]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视觉、触觉、听觉和味觉等多角度描写了由秋到冬的变化过程,写到了太阳、风、落叶、冰糖葫芦等景物,特点还比较鲜明,条理也比较清晰。(指导教师:李志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