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比较探究《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教案1

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试用)
主备人
王振中
执教者

审核人
苟永爱
编 号
039

班 级
七年级
组 名

学生姓名

日期


课题
比较·探究《山海经》两篇
课型
新授课

学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掌握“走”、“堙”、 “溺”等实词在文
中的意思。


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点
比较阅读。


一、课前预习案(小组评价)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1·生字注音
鸠( ) 柘( ) 白喙( ) 自詨( ) 堙( ) 溺( ) 夸父( )
2·词语解释
夸父逐日: 逐走:
入日: 欲得饮:
大泽: 邓林:
二、当堂探究案:
读课文思考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作者是怎样描绘精卫的?
2·《夸父逐日》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3·在你心中夸父和精卫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后训练案(课后评价)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 )

⑵溺而不返(溺: )

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⑴其上多柘木( )

⑵其状如乌( )

⑶其鸣自詨( )
3·识记古今异议字
少女,古义: 今义:
与日逐走,走,古义: 今义:
饮于河,渭。河,古义: 今义:
4. 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