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河中石兽》中考题(2016年青海省西宁卷)


【2016·青海省西宁卷】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于河                   圮 (    )  
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⑵沿河求,不亦颠乎?        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答:            
 
 
 
答案:
11.⑴圮 (倒塌  )     ⑵湮 (埋没)           12.⑴于(介词,在)   ⑵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1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