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2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课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德国兵与小夜莺的形象鲜明,特别是小夜莺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凸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与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夜莺之歌》的各种资料,并筛选出自认为与课文联系紧密的信息。学生对分析人物要抓哪些要点认识还比较肤浅,可以在第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分析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恨敌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夜莺之歌》。
1.回顾初读的主要内容。
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如何来读懂一个人物呢?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可以展现出人的精神世界,可以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与品格。
(2)根据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小夜莺”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与讨论。
三、交流感受:
你认为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看出来的?
语言:
A.“这玩意儿你做得还不错。”中尉点了点头,他那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B.“村子里就剩你一个吗?”中尉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远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重点理解“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C.“你这个坏家伙!”中尉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重点理解“不慌不忙”的神态,和‘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句语言。
D.“蠢东西!”中尉想着心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 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重点理解“信心”一词。
动作: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后的敌人完全忘了。
从这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当中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外貌:
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他为什么要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3.分角色朗读。
师生对读,再现一下小夜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面。
四、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只写了游击队员歼敌的过程,那当时的小夜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1.召开英雄报告会,请几名小夜莺给我们讲讲课文背后的故事。
2.下面的同学结成小组,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小夜莺提问。
五、总结中心:
是什么精神鼓舞着小夜莺,完成了这样艰巨的任务。
——是他对敌人的憎恨与他那颗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
六、再看课题谈理解?
《夜莺之歌》就是一首爱国之歌,一首渴望和平之歌。
七、总结升华:
战争是残酷的,但正义的人民是不会被敌人的凶残所吓倒,看千千万万个夜莺在战斗。不单单在苏联战场上,在这同一时刻日本鬼子的铁蹄正在践踏中国的土地,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八、课外延伸: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此时此刻的小夜莺在想些什么?把你想的写在书边上。
九、作业:
展开想像,第二天小夜莺坐在河沟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并续写出来。
板书:
夜莺之歌
机智 勇敢 爱国

教学反思: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培养能力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盼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研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根据这种教学模式,《夜莺之歌》这篇文章我着重突出了这样几点:
1.巧选突破点,提出重点问题。这是改变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这篇文章我从文章的题目切入,选择研究“小夜莺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为突破点,然后紧扣这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几个方面来读懂一个人,并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夜莺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解决重点问题与理解重点语句紧密结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我主要采取的就是以读促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呈现人物形象,感悟小夜莺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怀,领悟文章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主体得到体现,创造性得到发挥。特别是我抓住了小夜莺骂德国鬼子“野兽来了!”一句,这段话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孩子表面装作天真无知,实际上是当着敌人的面咒骂敌人是野兽,充分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憎恨敌人的感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小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3.巧妙设计,长文短讲,突破教学难点。讲读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如果采用从头至尾逐段讲读的方法,既耗时多,又重点不突出。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腻之感,收效甚少。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运用一点突破教学法讲读课文。这种教学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省时高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了游击队员听着小夜莺报信的鸟叫声,了解了敌人的情况,最后歼灭了敌人。这与前文是一个呼应,充分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刚才分析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时,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并不深刻,但如果再逐句逐字的分析,没有过多的时间。我们就设计了《英雄报告会》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当小夜莺把敌人引进密林深处后,当时是怎么和游击队员配合的?又是怎么想的?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完成了这篇文章关于创造性复述这一教学重点,还节约了时间。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课外延伸,训练写的能力。课文的最后一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写小夜莺又重新坐在小河旁,等待着敌人。在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先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此刻的小夜莺在想些什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再一次走进小英雄的内心世界,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第二天小夜莺坐在河沟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并续写出来。通过这两个层次,起到了写的训练。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