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2

年级
八
科目
数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13.2画轴对称图形(1)
授课类型


课标依据
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咋样画对称图的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第二课时的内形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了轴对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轴对称特点。大部分同学对轴对称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部分知识和思想准备。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习等腰三角等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会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而画轴对称图形的实质就是通过做垂线得到关键点的对称点,所以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问题不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熟练一种作图,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
方法
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美,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作轴对称图形;
(2)能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激学(启发式,情境教学法) 2、目标导学(以探究活动为主) 3、课件助学(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1、观察 2、对比 3、猜想 4、合作与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1、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图案,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再试一次,你又得到了什么?
2、(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新图形上一个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探究新知
1、已知点A和直线l,你能作出点A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2、已知线段AB和直线l,你能作出线段AB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归纳: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练习巩固
课本68页: 1 、2题
四.课时小结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时,要注意运用对称轴位置和方向的变化,使我们设计出更新疑独特的美丽图案
练习:
1.课本68页: 1 、2题
2.《学案》55页:巩固训练
教学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新教学知识点,形成知识,建立模型。



知识点的应用
学生总结


年级
八
科目
数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13.2画轴对称图形(2)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垂直平分线性质及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前面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从而顺利的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是后续解决极值类问题、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和研究等腰三角形必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会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比较熟悉,用坐标表示对称变换不会有太大困难,在坐标系中做轴对称图形会完成的较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利用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
方法
 探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坐标系中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在坐标系中找对称点

五、教法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知识应用等环节入手,通过具体的指导,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1.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各象限内点坐标的符号;
2.各象限角平分线点坐标的符号特征。
3.轴对称性质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与操作
已知点 A
(2,-3) B
(-1,2) C
(-6,-5) D
(,1) E
(4,0)
关于X轴的对称点 (2,3) (-1,2) (-6,5) (,-1) (4,0)
关于Y轴对称点 (-2,-3) (1,-2) (6,-5) (-,1) (-4,0)
2、规律归纳
归纳: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三、巩固应用
1、例题解析:
例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是A(-5,1),B(-2,1)
,C(-2,5),D(-5.4),作出与四边形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
例2:如图,(1)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2)若△ABC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以一1,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 A’,B’,C’,并依次连接这三个点,所得的△A’B’C’与△A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在(2)的基础上,将△A’B’C’各顶点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都乘以一l,在同一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A”,B”,C”,并依次连接这三个点,所得的△A”B”C”与△A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四、基础训练:
课本P70练习1,2,3
五、知识小结
1、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画轴对称图形。
练习:
课本P71练习2,3
检测:
(见课件)
作业布置:
教科书习题13.2
1、在作业本上完成第2、4题;
2、在书上完成第1、3、5、6题,第7题选做。

教学导入,承前启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以问题驱动,层层深入


基本操作的应用,学生及时操作,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升华课堂效果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