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2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例题和几个不同习题的学习,使学生会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知道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是一种文化,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思路。
难点:如何运用比和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知识铺垫,问题引入  
1、生活情景:话说几年后,我们班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一起合伙入股做生意,甲出资1万元,乙出资2万元,丙出资3万元。他们所占份额的比是( ),甲的股份占总数的,乙的股份占总数的,丙的股份占总数的。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把比转化为分数,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如果赚钱了该如何分配呢?” “平均分”。设置悬念:能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比的应用”。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例题
在理解什么是稀释液之后,重点思考讨论:从1:4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收集必要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为了分散教学中的难点,将比转化为分数提出来做分析,加深理解。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交流探讨,体会不同解法。
先在小组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学生出现的不同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使全体学生在深入理解自己解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解法带来的思维愉悦,并尽可能去掌握自己不曾考虑的解题方法,逐步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这类“比的应用”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问题?
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归纳概括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策略,从而使学生自主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三个环节: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我设计的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并能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
(情境题)甲乙丙,他们清算资产后所得12万元,应该怎么分配?
这是由“情境”带来的问题,是练习设计中的基本题,是让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保底题”,学生通过自主解答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
2、课堂作业(巩固练习):
①、配制一种消毒液,药液和水的比是1:50,要配制这种消毒液300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它们的速度比是5:4,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③、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所修的长度比是5: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④、有两堆货物。甲堆比乙堆多18吨,甲堆与乙堆重量比是9:5,两堆货物各多少吨?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的设计,使让班内全体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和自我检测,看看自己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到得掌握多少,真正起到一个自我检测的作用。
3、课后思考:(提高练习)
①、甲乙两个农场共有煤5400吨,当甲煤场运出1000吨、乙煤场运进400吨后,甲乙两个煤场存煤吨数比是7:5。原来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
②、小芳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又看了10页,这时看了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比是2:3,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设计意图:提高练习题的设计,使让班内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对所学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也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
四、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例2 、浓缩液:  水   稀释液
    1  :  4    5
? ? 500ml
  解法一:1+4=5   解法二:(2)1+4=5
  500÷5=100 ml   浓缩液:500×=100 ml
浓缩液:100×1=100 ml     水:500×=400 ml
水:100×4=400 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意图:这样板书设计,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我的第四个教学环节为练习,其中基础练习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保底题。巩固题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课堂完成,我采取百分制评分标准。4道题全对得80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且书写工整得100分。提高练习题为课外作业,不要求人人都掌握,并且允许学生小组讨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