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分扣子 教学设计1

分扣子(综合与实践)
吉林省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马香武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为了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教科书设计了“在情境中明确任务”“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在活动最后设计了“自我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这一过程也与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保持一致。教科书首先提供了分扣子的情境图,并明确了本节课的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然后按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分析:
   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淘气不小心把妈妈装纽扣的盒子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要整理扣子,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1、看一看(出示课件:扣子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纽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设计意图:课前我用生活中的情境“纽扣撒了一地,需要整理”自然引入分扣子这一活动素材。通过学生观察纽扣的摆放情况,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小组合作,亲历分类过程
(一)分扣子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1、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标准。
  讨论:你准备怎么分?与同桌交流。
  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按形状分;按扣眼数量分)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板书:形状、扣眼个数)
  2、分一分
  小组合作要求 :小组同学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结果: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
( 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再接着按不同的标准继续分)
 (2)继续分一分
 (3)小组汇报。
   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板书:形状→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形状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想一想、分一分,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的不同。第二次分一分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可以按两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想一想
  (1)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按照“形状→扣眼的个数”分类和按照“扣眼的个数→形状”的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样。
(2)提出问题:想一想,按照不同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出示课件)
讨论: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和顺序分类。
   ① 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② 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
   从形状开始分:形状→颜色→扣眼个数
           形状→扣眼个数→颜色
   从扣眼个数开始分:扣眼个数→形状→颜色
   扣眼个数→颜色→形状
   从颜色开始分:颜色→扣眼个数→形状
   颜色→形状→扣眼个数
  (3)根据刚才的经验猜想结果是否一样。
  (4)全班分工,按不同分法分一分,看结果和猜想的是否一样。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三、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
   
板书设计:
分扣子

形状→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形状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的《分扣子》这一课,教材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一个按扣眼分、一个按形状分。第二个问题:继续分。于是我设计为:先分别按扣眼和形状分了后,就按流程:你能继续分吗?然后接着这两类分别往下分,然后观察结论: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结果是一样。而且因为都成了一样的,也就说明不能继续分了。
   教材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来自孩子们的直观的已有的经验,不可能全班都说“按扣眼”来分。于是这个环节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去理解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分类。那么是一直往下分了,再进行第二标准的分类呢?还是先按两种分类标准分为两类,然后再分别往下分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引导孩子有序地解决问题。当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再分?因为找不到相同的特点了,我们的理解是没有了共性。
   最后拓展难度,继续分类学习。给三种标准的扣子:颜色、形状、扣眼。让学生分组合作分类。只要能分出来,会交流自己的方案,让大家分享,就成功了。让学生再次感受:1、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2、不管按什么标准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整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发现不论哪种分类的标准,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体验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