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搭一搭(一) 教学设计1

课题2:搭一搭(一)
作者:湖北潜江万正茜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4至第5页
学情分析:
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思维形式是二年级学生已有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根据乘法口诀准确计算表内除法。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除法”,调研结果如下(引用于北京一师一优课):

分析以上数据和后期的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余数”处在“听说过”这个层面,关于余数的严谨定义,有余数的除法横式的书写、以及算式的意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很陌生。
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除法竖式,教材继续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系统很严谨,环环相扣。这节课主要是从直观操作中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大量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35根小棒,老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搭房子的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淘气有13根小棒,正在搭正方形。
提出除法问题,列出横式。
/
学生动手操作,感知分物活动有剩余的情况,并用横式记录分物结果,教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
对比有余数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余数为0正好除尽。平均分有剩下的,是有余数除法。结合搭一搭的结果,理解余数1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实际动手操作是他们展开思维的强有力的支撑。从学生熟悉的摆一摆的活动入手,让学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用14至20根小棒逐一搭建正方形,填写操作活动记录表。
/
2.观察算式,你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说一说你的发现。
3.验证实验,用25根和31根小棒再搭一搭,看我们的发现是否正确。
4.教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整个大环节是为了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进行研究,再汇总学生的研究结果,让数据变得有序,从而有更多的发现,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有序思想的浸染,同时,也体会了探究的过程,积累探究规律的经验。探究过程中,老师适时的追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2.摆一摆,画一画,填一填。
3.森林医生。全班集体订正这一题。感受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写小了,还可以继续搭正方形。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和商的乘积要比被除数小,并且和被除数很接近。
四.拓展运用,深化新知。
1.根据除数判断余数。淘气用小棒摆五边形,用不同数目的小木棒进行操作,你预测余数会是哪些数?余数最多是多少?
2.根据余数推测除数。
①淘气在搭新图案时,余数有时居然达到6根,如果再增加一根,又突然没有余数了,你能推测出他搭的每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木棒吗?为什么?
②想知道淘气拼的是什么图案吗?
设计意图:先运用“余数总比除数小”解决实际问题,从除数预测余数情况,训练学生的顺向思维。再运用“余数总比除数小”解决实际问题,由余数情况推测除数的情况,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