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统编)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筹、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4.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清”——“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廉
“贫”——贫穷
“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批。)
3.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二、分角度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三、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想一想:课文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画:
用圈画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用圈画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五、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分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地方。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六、学习“传家宝”一段
廉洁教育渗透点:
在一次缴获敌人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之后,方志敏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并未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仍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也就是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家宝”?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4.再读,加深体会:“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1)“清贫”一词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死清贫。”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2)方志敏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意。方志敏谈清贫,丝毫没有赞成贫困、固守贫穷的内涵。社会学意义上,贫穷,是指没有钱,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物质方面说的,一般不带有人文精神的含义。
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
廉洁教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清贫”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应该是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与学生回忆经历的“安贫乐道”;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的认识,与学生共议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最终明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由于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小预习提示:如,找一找方志敏的生平资料,了解烈士事迹;在你的周围展开一次对“贫”的调查,了解你身边的人是怎样看待“贫”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课前准备,我想这一堂课更能驾驭自如,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地对其有一个新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教后感: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此入手,通过方志敏与两个士兵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方志敏这个在革命年代与无数危险和艰辛连在一起的名字,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通过学习本文,讨论、搜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教学反思
《清贫》这一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先从“趣事”中让学生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接着在方志敏的“传家宝”一事进一步重申,再通过和国民党士兵丑恶嘴脸的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并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