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

时间

课题
商山早行
授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
2、弄清诗人是如何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的。


教学重点:
弄清诗人是如何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的。

 学习过程

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这就是“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商山早行》,看看它为何能成为不朽名篇。

二、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精通音律。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三、写作背景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四、鉴赏诗歌
一读诗歌,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景色:一群群凫雁,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二读诗歌,赏早行之景。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异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并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的特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意境特点:凄清、冷寂
温馨、美好

三读诗歌,体会早行之情。
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可以看出?
明确:客行悲故乡
2、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明确: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选取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境。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因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算很“早行”了,然已是“人迹板桥霜”,说明有更早的人,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四读诗歌,分析艺术特色。
1、作者在这两幅画面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分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艺术特色。
明确:
没有一个闲字,选取的都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名词的组合可以引人遐想,“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3、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五、课外延伸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了解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3、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教学反思: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