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能力测试题


第4单元·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枭①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xiāo),猫头鹰。
1.选文的体裁应是___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字。
(1)子:_____________(2)安:_______________
(3)恶:_____________(4)更:_______________
3.这则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
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惟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
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洗换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老师到服装店给小姑娘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转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上新裙子都惊呆了。
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
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
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①告诉给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②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
1.如果以贯穿故事的线索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应为: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奇迹”各指的是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老师送给小姑娘蓝裙子这件事,盖茨街是否会发生变化?谈谈你的看法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①住校的女儿要放暑假了,被褥要拿回家拆洗。运输的任务当然归我这个做父亲的了。
②女儿上午听期末考试讲评,十一点以后才能结束。到校后,我便在学校里随便走走消磨时光。
③坐了一会儿,只见一位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子匆匆走来。他的白头发比我还多,身体也比我发福。手里提着一个包,也比我的好不了多少。包里似乎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个瓶口露在外面。我想和我一样,瓶里装的是他喝的饮料一不过也可能只是白开水或者茶水。他上了学生宿舍楼,一会儿又下来了,向一个人打听。那人可能告诉他学生都在教学楼里搞活动,他向教学楼的方向看了看,才似乎松了一口气,慢慢走到我所在的阴凉处。先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把包放在一块石头上,走到停放一大堆自行车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走进车堆里,艰难地把一辆小轱辘自行车搬出来。自行车锁着,他提着后座,推到阴凉下,然后到远处的堆放垃圾的地方拣了一大块破布,又进宿舍楼里的洗手间洗了洗,出来仔细地擦起自行车来。先是车把、大梁、后座,接着是车轱辘、车轴、链条,再接着是辐条、脚蹬子,最后连有些地方的包装纸也轻轻揭下来,把里面擦干净,又原封不动地包好。他每擦一个地方,就进楼去“投”一次抹布,每擦一会儿,就从包里取出瓶子喝几口饮料,饮料无色透明,我想八成是白开水。汗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当他低头擦车时,有汗珠掉在地上。我从背后看他,他脖子的肉褶里都是汗水。原来满是灰尘和污垢的自行车此刻焕然一新。他满意地左看看,右看看,眼里放出光彩。终于,我们的眼光相遇了。我问:“是孩子的车?”他说:“是女儿的车。”我笑笑。他问:“也来接孩子?”我说:“接女儿。”他也笑笑。我们的笑心照不宣。
④这时,教学楼那边一片喧闹,孩子们的活动结束了。一群少男少女从楼里走了出来。灿烂的阳光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我和他都站起来,向那边张望,在人群中寻找各自的女儿。
1.为文中的加粗字注音。
(    )轱辘(    )然一新(    )
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中那位父亲“才似乎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第③节结尾“我们的笑心照不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沦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让人目不暇接。你一定会对你游览过的地方产生独特的感受。请结合本单元学习,写一篇抒情散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3.不少于600字。
 
【例文】
小镇风情
张远春
沅陵,湘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依山傍水,坐落在沅水、酉水汇合处的北岸。小镇虽小,又不通铁路,却集灵秀于一身。修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龙兴寺,和曾经软禁过张学良将军的秀丽的凤凰山南北隔水相望,真可谓“龙凤”呈祥。笏山叠翠、酉水拖蓝、鲸角晓钟、壶头夜月等驰名远近的内外“八景”,连名字听来也醉人。小镇上的人古朴厚道,生活得悠然自在,在这一处宁静的土地上休养生息。那沿河耸立的吊脚楼,那幽远深邃的小巷,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无不呈现几分古朴,铭刻着小镇的沧桑变化。
小镇仅有沿山脚修建的一条主街贯穿东西,小巷却有如两把木梳,靠背相会,顺着南北方向,细细密密,挨挨挤挤,遍布全镇。小巷多用青石板铺成,两边古老的砖墙上爬满常青藤,一年四季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微风一过,泛起层层绿浪,一直延伸到小巷深处。常有人过街穿巷,吆喝叫卖。那喊声是脆生生、颤悠悠的,总带着一股“辰河高腔”的高亢劲儿。远方归来的游子,喜欢徜徉街巷,走走停停,眷眷恋恋,在寻求那旧日的足迹,重温那儿时的酣梦。
每年入夏,小镇总要度过一段长长的雨季。有时候,雨下得特别大,潇潇洒洒,酣畅淋漓。大多数时候,小镇的雨很小,雨洒街巷,总是那么细细密密,缠缠绵绵,悠悠长长。街旁那一座座小木楼,在迷蒙的烟雨中穆立着,既像一句古老的格言,又像一位倩影初露的村姑。这时,天地万物都交融在一片雨 之中,宛如一幅宁静、恬淡的水墨画,镶嵌在湘西的莽莽群山之中。
小镇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风习。那“除夕守夜”时的龙灯舞,豪爽强悍的龙舟“下水”仪式,那嫁娶时高昂欢快的唢呐声,那神秘悲凉的“围鼓戏”唱丧事,以及道士故弄玄虚的超度,无不透出浓郁的“楚风”。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一切都披上了开放的彩衣。
啊,小镇,你正在逐步褪去那古老的衣裙,换上具有时代色彩的新衣;你既保留了汉村苗寨的古朴,又在增添着省会、京城,乃至五湖四海的气息。
古朴而年轻的小镇啊,我爱你,你正向着美好的明天走去……
(有改动)
【简评】作者用他那抒情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小镇的神奇与古朴:“龙凤呈祥”的人文景观,幽远深邃的街巷,沿街耸立的吊脚楼,伸向巷子深处的青石板路,爬满青藤的古老砖墙……这样的小镇,你难道不愿一睹它的风采吗?
本文语言优美,宛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季醉人的绿浪,缠缠绵绵的雨……这种特写镜头真是太让人心驰神往了。
参考答案
一、(一)1.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2.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3.有暗香盈袖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二)1.寓言2.(1)你(2)哪里(3)讨厌(4)改变3.犯有错误的人只有彻底改正错误才是惟一正确的办法,舍此,别无他途。
二、(一)1一条蓝裙子。2.奇迹①:一条蓝裙子使盖茨街在半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奇迹②:美国千万个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本文通过老师送给小姑娘一条蓝裙子进而改变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面貌一事,告诉我们,生活的奇迹可能就发生在出于爱心,为他人而做的平凡的小事之后。4.回答“是”或“否”都可以,关键在于要言之有理。
(二)1.rù gū lu huàn 2.本文写两位父亲在学校的邂逅,侧重写其中一位父亲为女儿搬车擦车的过程。3.知道女儿没走,放心了。4.突出了父亲在大热天里汗流满面为女儿擦车的细致和辛苦,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5.两位父亲都是在为自己的女儿尽心尽力,所以彼此能相互理解,无须多言。
(三)1.作者认为美在诗词中,美在生活的细节中。2.“城市之美”是需要费点劲才能看出,不看整体印象,要遮掉四周的杂乱。3.作者认为城市之美应从整体上来感受。这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例:①枯藤老树昏鸦元 马致远 ②采菊东篱下东晋 陶渊明 5.“真正的觉悟”即“美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6.如: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参见“例文”。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