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09年下八庙中学中考模拟测试暨四月月考试卷

下八庙中学中考模拟测试暨四月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3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策划:何先龙 命题:张福贵
命题者语:
   亲爱的同学,理想本身就是一份完美的答卷,把你的思维与试卷融合在一起,相信你能愉快、轻松地走进理想的世界。
请你关注:
   1、答卷前请将你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答题时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题号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得分

(一)积累(共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框。(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2、按要求填空。(6分)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那“ ,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2)《春夜洛城闻笛》体现对家乡亲人思念的句子: , 。
(3)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 。
(4)《水浒》中叙述了好汉 “醉打蒋门神”的故事。
(5)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词中“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 。

得分

(二)运用(共9分)


3、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段话。要求语意相符。(2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请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请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践踏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4、阅读下面两段小诗,回答问题。(3分)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次凄艳的花影儿/编制成你的花冠。
①、“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知章的两句咏柳名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②、请用你积累的诗歌知识,简要谈谈这两段小诗语言风格上的特点。(2分)


5、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最美的手》的开头一段,文中加横线的四个句子都有语病,请你将它们改正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那天晚上,1我趴在被窝儿里津津乐道地看着电视里转播的模特大赛。2大赛的颁奖环节,竟颁发了一个“美手奖”。3看着屏幕上那双被放大了的纤纤玉手,我不禁想,要是自己也有屏幕上那样一双漂亮的手该多好啊!可是,长在农村, 4现在即使在上学,不用干多少农活,但成绩不佳的我终究有一天会将这双手磨成又粗又糙的“农村手”。我突然想到母亲那双粗黑的手,特别是在冬天,那冻裂的血口子狰狞得吓人。





得分

(三)探究(共3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3分)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得分

(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完成7—13题。(14+4=18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1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负箧曳屣 箧: 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③寓逆旅主人 逆旅: ④烨然若神人 烨然: 8、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4分)    ①余:古义                           今义                  ②假:古义                           今义                   ③走:古义                         今义                   ④游:古义                         今义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0、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1、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好坏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2——13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分) 1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2分)


得分

(二)阅读下面《偶然的发现》一文,完成14-18题。(共16分)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 ·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
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
14、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 (2分)

15、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3分)


16、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 (3分)


17、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18、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 (4分)



得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每个人只错了一点点》,完成19—24题。(共16分)


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求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付出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海面发呆,谁也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21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
一水理查德:3月21号,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理查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有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放置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
二水戴维斯:离港检查时,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用铁丝将门绑牢。
二管轮安特尔:我检查消防设备时,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
船长麦凯姆: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判定探头误报警,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
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
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再拿给你们。
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到理查德的房间找他,他不在,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点半,带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
一水苏勒:我笑了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的后面。
一水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苏勒的后面。
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这是以前也出现过的现象,没多想,就将闸合上,没有查明原因。
三管轮马辛:感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
大厨史诺:我接马辛的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吗?”
二厨乌苏拉:我回答,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
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的电话后,打开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医生莫里斯:我没有巡视。
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活火情,而且火越来越大,直到整条船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看完这张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说话,海面上死一样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故事的过程。
19、请用简要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2分)

20、文章结尾说“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故事的过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叙述出“环大西洋号”海轮沉没的过程。(3分)


2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不拘小节而导致重大后果的事件,请你举一个例子。(2分)


22、在你周围肯定还有一些对小错误抱无所谓态度的同学,请你结合上文内容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来告诫他们。(不能运用试卷中出现过的材料)(2分)
23、阅读上文内容和下面几则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孟子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说的是人们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材料二: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在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刘禅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不要因为错误小而不去在意它,而去做它。
材料三: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24、请向你的同学推荐这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美文推荐卡上。(3分)
美文推荐卡
美文篇名
《每个人只错了一点点》
译者
赵文斌

推 荐 词





三、作文(共30分)

得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 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