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2008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2008年秋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题(1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不见曦月( ) 素湍绿潭(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艨艟数百( ) 如履平地( ) 雾凇沆砀( ) 藻荇交横(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属引凄异
③沉鳞竞跃
④吞天沃日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④又一村。
二、诗歌鉴赏(27分)
(一)(6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1分)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1分)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2分)

(二)(7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1分)
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2分)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2分)

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分)

(三)(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2分)

14.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2分)

15.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2分)

16.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四)(6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2分)
18.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1分)

19.“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1分)

20.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2分)

三、文言文段阅读(61分)
(一)(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2.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分)

2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
夏 春 秋
24.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25.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2分)


(二)(12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6.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7.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分)

28.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2分)

29.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列出来。(2分)

3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2分)

(三)(11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冻风时作 ②未百步辄返
③娟然如拭 ④面
⑤茗者 ⑥罍而歌者
32.翻译下列语句。(3分)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33.分别列举一个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3分)

34.列举一个比喻句。(2分)

(四)(14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3分)

3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2分)

3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3分)

3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3分)

3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五)(11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0.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分)

4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4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2分)

44.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3分)

3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2分)

3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3分)

3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3分)

3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五)(11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0.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分)

4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4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2分)

44.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八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12分)
1.xī tuān shù jùn chōng lǚ hàng xìng
2.①正午 ②连续不断 ③潜游在水中的鱼 ④冲荡太阳
3.①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向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③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④不要说相公痴,更有比相公更痴心的人
4.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诗歌鉴赏
10.①漂浮不定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第1、3、9题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二、诗歌鉴赏(27分)
(一)(6分)
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7分)
9.五言律
10.出使原因 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8分)
13.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
14.“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5.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6.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6分)
17.游 时间
18.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19.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三、文言文段阅读(61分)
(一)(13分)
21.①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险 秀 凄(答案不唯一)
24.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25.清清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而挺拔,野草密密的,好象连风也吹不过。(仅供参考)
(二)(12分)
26.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7.“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8.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29.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30.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三)(11分)
31.①起 ②就 ③擦 ④洗脸 ⑤煮茶⑥端着酒杯
32.①高高的柳树夹住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湿润。②用泉水烧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丽的衣服骑着驴子的。③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尝没有春天。
33.写景的:“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清澈见底”,“柳条……柔梢披风”等。抒情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皆有喜气”。
34.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娟然如拭”,“如倩女之面,若脱笼之鹄”等。
(四)(14分)
3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36.形、色、声、势
37.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38.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39.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五)(11分)
40.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41.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2.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3.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4.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