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探本溯源 授人以渔
(一)
古诗教学既是高中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学生到高三时在古诗阅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记忆不牢固或不会背诵或默写出错;不会鉴赏不懂诗歌鉴赏术语;读不懂或理解不透。
鉴于以上原因《杜甫诗三首》我准备这样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自主读诗、背诗、默写诗;第二课时重点讲授《登高》;第三课时学生浏览网上关于杜甫人生经历与《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相关资料,并写作《秋兴其一》与《咏怀古迹其三》的鉴赏小文章,如果时间不够留作作业。
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我准备使用讲授法。对于讲授法,我是这样认为的,新课程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排斥教师必要的讲授,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知识,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是完全应该的。这样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百家讲坛”的所有内容都是利用讲授法进行的,不也同样掀起了重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的风潮吗?所以说讲授法本身必没有错,错用错在怎样使用讲授这一方法。更何况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唐诗(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完全靠学生的主自合作探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体会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诗鉴赏的兴趣,讲授法是完全可以实现此任务的。

 

 (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三首》,本节课的任务:第一、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自主读诗背诗;第二、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这三首诗,如果能写成散文诗更好。
任务宣布完毕学生开始学习,二十分钟过后同学们或继续小声背诗或开始译诗。快下课时有一半的同学基本上将前两首翻译完毕,部分学生翻译完了第一首。我和同学们说,马上就要下课了,请大家课后把翻译完成把这三首诗都背会,明天检查。
(三)
走进教室,在同学们将课前的“一三四”课前积累工程完成后,我向同学们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一、检查默写背诵,第二、本节课将是同学们上高一以来第三次听到基本上是我的一言堂。第一次是语文学习方法讲解,第二次是感受语文魅力,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够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师:请萨、成、刘同学到黑板上分别默写《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其他同学在纸上默写这三首诗。
萨上讲台后,站在那儿没有动笔,然后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微笑着问:“早晨吃早点了吗?”萨不解地看着我说:“吃了。”“吃什么了?”“吃米饭。”“吃了多少?”“两碗。”我手在他的头上抚摸了一下,然后轻轻地一按,他顺势将头低了下来。我又笑问萨:“你知道这教什么吗?”“谢罪,为那两碗饭谢罪,今天的早点白吃了。明天必须将诗默写会,不然的话我会让你尝尝我的降龙十八掌是什么滋味。”同学们大笑。然后我又找卢在黑板接着写。这时成与刘同学已经写完,卢写出了六句,有两句没写出来。下面的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于是我说:“写完的同学对照一下课文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错字,错了更正过来。”两分钟过后,我说:“同学们请看黑板,假设每首诗满分十分,我会给成十分,刘八分,卢六分,为什么吗?因为成的字迹工整,刘的就像蝌蚪文,实在难以辨认。所以刘从今天给你一项任务,那就是在两个月内将你写的字写的规范一点,弄清每个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不要左右上下不分。卢给六分的原因,有两句没写出来,即使写出来我也只能给其八分,因为卢与刘是同病相恋,字的要求也和刘一样,同时卢明天一定要将这首诗默写会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下面请同学们抬头挺胸,屏气凝神请听老牛为你讲《登高》析杜甫。
同学们,我们先将《登高》一齐来背诵一遍。整齐宏亮的声音随即而起。
师:本课共有三首诗为什么我单独要选择《登高》给大家讲评析呢?因为这首诗被人们称作是“杜集七言律第一”,“旷代之作”。
(同时我在默板上写下了《登高》“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师:既然是七言律诗第一,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样的诗是律诗,有那位同学给阐述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诗是律诗呢?
生1:押韵的诗就是律诗。
师:所有的诗都讲究押韵,不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讲究押韵,只不过是现代诗对押韵的要求比较宽泛。
生2:对仗的诗就是律诗。
师:这个说法也不太好,律诗的确讲究对偶,但不能说对偶的诗就是律诗。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律诗吗?
生3:这是绝句,我刚才数《登高》了,是八句,大概八句的诗就是律诗。
师:把这三位同学的答案合起来就差不多了。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有等人尝试的一种新诗体,唐朝初年沈佺期、宋之问将其定型。律诗要求句式整齐划一,共联八句,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联叫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当然也有超过八句的,人们把其叫作长律或排律。律诗有五言,六言、七言,但六言相对少一些,我们接触的大多是五、七言。说到初唐诗人,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初唐四杰”大家熟悉吗?
部分同学:王勃、卢照邻……
师:对,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为唐诗的繁荣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接着我们继续来看《登高》这首诗。作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那应在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那么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其音韵节奏、主旨、意境、表达技巧方面来赏析这首诗。首先我们先看其在音韵节奏方面的特点:
刚才我们说律诗要求首联和颔联对仗,但这首诗却是联联对仗,真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至于押韵一看就明白,‘回’‘来’‘台’‘杯’,押‘ai’韵,需要说明的是‘回’,按照普通话读音应该读作‘hui’但古音读作‘huai’为了追求韵律的和谐,我们就按古音读。”
师: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首诗的意境、主旨、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请大家注意体会。先看首联,我把首联朗颂了一遍,然后问同学们,这句诗当中的意象有哪些?
生齐答:风、天、猿;渚、沙、鸟。
师:大家能回已起这些意象我们在那首诗当中学习过。
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谁的诗,全文怎么背。
生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里的猿声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师自问自答:这是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后所写的诗,“猿声”一般情况给人的感觉是愁苦哀伤,在这里其叫声给人的感觉仍然是愁苦哀伤,但由于诗人心情轻松愉悦,所以这里的猿声不但让人没愁苦哀伤,相反更加反衬出诗人心情之愉悦。这叫用哀景写乐情。其实并非舟轻而是诗人心情畅快,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民恰恰相反。
师:除了“猿”,在些意象当中你还学过那个意象?
生:北风卷地百草折…
师:这是谁的诗?
生:杜甫的《白雪歌送武判归京》。
师:这里的“北”是指不“东、南、西、北”的“北”吗?显然不是,这里的“北”强劲、凛冽的意思,所以这里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悲壮”。
师:还有知道那个意象?
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师:这里的烟渚,给我们的感觉是愁苦哀伤是一种思乡之情。好了,之所以复习这些诗句就是想告诉同学们两个问题:一是就是很多传统意象在诗中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要注意积累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中的含义,其实一个意象也就那么个含义,也就是说,一个意象你掌握不同含义的几首诗,你就会以不变应万变,这叫万变不离其宗。二是就想诉大家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即用已知知识,解读未知识。
下面我们再回到《登高》这首诗的意象。这里的“风”是“急”风,这里的“天”是“高”天,“猿”是“哀”猿;清渚、白沙、回鸟。我们逐一来看这些意象。
这里的“急”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风”是什么时候的“风”,是秋风,“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里的“风”萧瑟劲急使人涌起愁苦的风,这里的“风”不是“吹面不寒阳柳风”的“风”,也不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风”。
“天”又是怎样的天呢?“高天”,一说到秋天的天空,人们常用“天高气爽”来形容,给人一种精神爽朗的感受。而这里的高天是这样的感受吗?显然不是,我觉得这里的“高”有点象人们常说的,靠天天高,靠地地厚,也就是什么也靠不的上的感受。
“猿啸哀”,猿的叫声本就让人才产生一种悲伤之情,更何况是在过萧瑟的秋景当中呢?“杜鹃啼血猿哀鸣”,让人悲痛欲绝。
“同学们再看下句,渚是什么样的?”“清的!”
“沙是什么样的?”“白的!”
“渚是水中陆地,所以我感觉这个‘清’字写成这个‘青’字感觉更明确一些。‘青’是什么颜色?关于‘青’的解释有点麻烦,因为‘青’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范围太广,含义比较丰富。《说文解字》当中说‘青,东方色也’。至于‘青’为什么会成为东方之色,希望同学们上网搜一下,内容很有趣。据我了解,‘青’最起码有三种含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青’是绿色的意思;‘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青’是淀青,是蓝色;‘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青’应该黑色。因此在这里我认为,‘青’应该是黑色,因为在远处望去,洲中陆地应该是黑色,更何况沙是白色的,黑白分明,自然而然的显露出一种对比关系,是颜色上的对比。所以本句在表达技巧上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是颜色上的对比。还有一个‘鸟’意象。这里的‘鸟’是‘归鸟’。‘鸟飞回’。我认为此似乎有意暗示作者自己长期羁旅在外。当然,到此我们应该归纳一下,这两句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所见所闻之景呢?声色形态!同学们琢磨一下,是不是‘声色形态’呢?这是首联当中我们应该读出来的内容,那么颔联当中又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呢?”
我将颔联的内容朗诵了出来:“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句被人们称为“古今独步”。为什么会是“古今独步”呢?
下课铃声响起。
欲知“古今独步”的真实内涵,请听明天讲解。下课!


(四)
上节课我讲道,“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称作是“古今独步”“句中化境”,这节课我们就具体地来分析这句诗。
首先我们从这两句诗给我们营造出来的意境来体会一下。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此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形容枯槁、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百病缠身、气息奄奄的老者,登上高台之后,他看到的无边无际落木,也就无边无际的哀愁,正如长江滚滚而来。在这萧瑟的秋风当中谁能承受。回想当年,杜甫是何等的豪情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身居茅屋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今如同这滚滚奔流的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浩渺而苍茫的宇宙当中一种悲怆之情涌上心头,不由的想起了陈子昂面对宇宙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怀才不遇。杜甫又何尝不是呢?虽然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现实却不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充其量也就做了一些左拾遗一类的小官,终身不得志。在这雄浑、而又寥阔意境当中,让我们联想到杜甫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乃有不及而无过之。这就是杜甫诗的典型特征-----沉郁顿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认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的。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边朗诵边说,这一联又包含敢哪些内容呢?宋代罗大经认为这句诗具有八层含义,同学们试着体会一下。我将“万里悲愁常作客”给学生们作了示范分析,按四层进行。同学人按照我提供的思路基本上也将“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四层分析了出来。最后我在大屏幕投身出了罗大经关于“八意”分析的汇总,让同学们看。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在同学人体会完这两句深刻内涵之后,我还想简单说几句。从这两句诗中简单的谈一下古人的宇宙观。同学们看,“万里”与“百年”从逻辑解度考虑都属于什么概念。同学们回答:“时间与空间!”“其实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新概念那就是宇宙。‘圣人立象以尽意’中国古人在俯仰观察之间逐渐形成了中国文人的独特的时间与空间意识即宇宙意识。我种宇由意识就是以诗人本人为中心,将诗人的意识融入到宇宙之中,在‘天人合一’之时,显示出一具‘大我’。大家也许不太明白,不明白也无所谓,这个问题只要有一点意只就可以,学中文的同学上了大学之后,我详细学习的。在此我们只能是指到为止。”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以极其深沉与迟缓的语气将这一句读完后,教室里一片寂静。
同学们,字字是情,句句是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让杜甫有说不尽感慨,但又该向谁倾诉呢?一代天才就这样戚戚惨惨地等待生命的结束,你说可悲不可悲。这悲岂几行诗句所能表代得了的。
好了,关于《登高》的讲析到此为止,但愿同学们能够有所收获。我们经常说,学以致用。请同学们利用你学会的知识自主来赏析《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每首诗写一篇二三百字的赏析文章。
下面我们通过百度来做几件事情:第一件是给大家搜索《秋兴八首其一》与《咏怀古迹其三》这两首诗的译文与赏析小章,一则是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翻译能力,二则是为了给学生写鉴赏文章提供参照。于是在屏幕上分别让同学们浏览了一下。第二件事情是,搜索杜甫生平。大体浏览了五分钟的时间,下课铃声响了起来。我和同学们说:《杜甫诗三首》的学习结束了,作业是为前两首诗分别写一篇小赏析文章,如果不会写,请用百度搜索相关文章,三天之后,一定要将作业交上来。同时博客组的同学们请注意,请将你们认为有关杜甫的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用的东西,整理上传,好让同学们更好的阅读。
下课,明天见。
附作业一篇: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姜冬瑾
首联以巫峡的雄伟气势,烘托昭君之不凡。明写昭君实借昭君之事抒发自己的情感。颔联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仅用简洁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近一步描写昭君身世家国之情。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昭君“怨恨”的主题。作者的命运和昭君的命运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想念故乡的心情。
同时,也有讽刺之意。汉元帝对一妃宫人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交给画工来摆布。元帝无缘目睹昭君芳容,造成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细读全诗颇有心得,附小诗一首。
是你的孤独与命运感染了我
是你使这种悲凉沁透我心
是你把秋苦沉痛留给了我
昭君你故然勇敢,毅然赴胡
可深宫之中分明听到了你的叹息
一曲胡音琵琶曲
勾勒的是你远嫁后的悲痛
画工将你丑化
但远嫁却把你升华
你故然无需这种升华
于是
世人为你惋惜为你感叹
但千年之后,
我却只能看到青冢独向黄昏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