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无锡一中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月综合检测

无锡一中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月综合检测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50分)
1.按拼音提示填写恰当的字。(2分)
①yuān_____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其言兹若人之chóu_____乎?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给下面的人物按朝代归类。(写序号即可)(2分)
①宋濂 ②吴均 ③张养浩 ④刘禹锡 ⑤文天祥 ⑥陶渊明
⑦韩愈 ⑧苏轼
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4.背诵·默写(10分)
(1)按原文填写上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2)根据要求填写诗文原句。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一个下雪天路过一家酒店,想歇息一会儿,适逢几个秀才正在饮酒赋诗。他们看郑板桥气度不凡,就请他喝酒御寒,并洋洋自得地向郑板桥炫耀自己的诗作。郑板桥听了直摇头,觉得没有一首值得称道的。于是,秀才们要郑板桥作一首。
郑板桥凝视纷纷扬扬的雪片,脱口而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语音未落,几个秀才便窃窃私语:这人只会数数,哪里会作诗。
郑板桥接着吟道:“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秀才们听了这末句,都惊叹不已,连连称妙。待要打听郑板桥的姓名,他已飘然而去。
秀才们连连称“妙”,但却没有讲“妙”在何处,你读了之后,能讲讲这诗的妙处吗?
答:


6.下面各组句子在表意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2分)
A.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
B.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每个人都难免不犯错误
C.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老王不能不说是不会讲话
D.这地方好不热闹! 这地方好热闹!
7. 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4分)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
8.学校家长会后,一同学的家长好心的对小鸥的母亲说:“这次综合检测中,小鸥与同学们的差距这么大,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应该到医院去查一查。”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话时,母亲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发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1)a.文字中表达不得体的语句是: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1分)
b.可改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联系上下文,补写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 (1分)
9.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杰出的智者和哲人,如孔子、孟子等,他们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请根据你的了解,任选下列两项完成。(3分)
(1)写出与孔子(或孟子)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与孔子(或孟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_________
(3) 写出你对孔子(或孟子)某一名言的思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A.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B.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C.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这三首诗在题材上有共同点,即 。(1分)
(2).这三首诗在体裁上是有区别的。前两首是 ,后一首是 。(2分)
(3).判断下面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①这三首诗的作者都生活在同一朝代。 ( )
②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说明这是诗人敬的第二杯酒。 ( )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从这一句中的“西”字可知,“故人”欲去的广陵在黄鹤楼的西边。 ( )
④C诗中“城阙辅三秦”的“城阙”指帝王居住的京城.这里指长安。 ( )
⑤从C诗中的最后一句“儿女共沾巾”可知送客者和被送者都是带着妻儿的。 ( )
⑥B、C两诗诗题中的“之”字都是同一个意思。 ( )
(4).A、C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怀着深深的关切,对应诗句是“ ”,一是气概豪迈的慰勉,对应诗句是“ ”。(2分)
(5).大自然中的树很多,A诗中为什么偏偏要点出柳树? (1分)

(6).B诗中诗人目送友人的时间是长还是短?从何处可以看出? (1分)

11.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缺处,顺序正确的是( )(2分)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①②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①③
12.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3分)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了23个,其中增加的12个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8题。(15分)

山中与斐秀才迪书
王 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旧居之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①,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灞水),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③。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④(chōng,捣米,用杵捣去谷物的外壳),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以往,以前)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⑤,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⑥,春山可望,轻鲦(tiáo,白鲦鱼)出水⑦,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gāo,水边地),麦陇朝雊⑨(zhāo gòu,早晨野鸡鸣叫)。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⑩?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黄柏,一种药材)人往,不一⑾。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①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②憩:休息。③与月上下:和月亮一起在水中上下波动。④舂:用杵臼捣谷。⑤步仄径:走在那狭长的小路上。⑥蔓发:蔓延生长。⑦鲦:一种扁平白色的小鱼。⑧皋:水边的高地。⑨锥:野鸡叫。⑩不急之务:闲事。⑾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就不一一详述了。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文章写了山中 (季节)时的景象, 句表明作者还联想到了 (季节)时的景象。(3分)
15.作者“夜登华子冈”,从哪些角度写出了山村的特点?(2分)


16.有人认为,从“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中,可以看出当时那里热闹非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分)


17.作者游山之后有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8.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与裴迪的交情深厚?(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鼾声 (18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9.这篇文章以______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3分)

20.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____________ ____
_ __。(2分)
21.“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指___________ _ _(2分)
22.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2分)
23.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4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4.文中画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____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3分)
25.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轻点关门(12分)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单元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的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 。”

26.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答:①第一次: ;
②第二次: 。
27.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答:

28.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答:

29.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30.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31.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2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

四、作文(55分)
32.韩愈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无锡一中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月综合检测
语 文 试 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50分)
1.①鸢;②俦。2.shí、dàn、sì。3.晋代:⑥ 唐代:④⑦ 宋代:⑤⑧ 元代:③ 明代:① 4.(1)①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③峰峦如聚,波涛如怒。(2)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郑板桥这首《咏雪》,用数字的巧妙组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江南雪景图:这雪由小而大,雪片由稀疏而变得稠密,纷纷扬扬,而又悄然无声,落在粉色的梅花上,使人分不清哪是梅,哪是雪。数词由小而大,鱼贯而下,加上极富动态的“飞”字,构成一幅梅雪相应、生命勃动的图画。一组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竟变成了艳丽的色彩和跳动的音符。(意思对即可)6.A 7.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8.⑴a.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应该到医院去查一查。(1分)b.(例)“可能他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或“可能他的学习的方法不对,应该加强指导”(1分,修改只要语意表达得体,均给分)⑵(例)“大家对你充满了信心”或“教师说只要你能细心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1分只要是鼓励性的话语,表达清晰,均给分)9.⑴“周游列国”(孔子)或“孟母三迁”(孟子)等(1分)⑵“温故知新”或“不耻下问”“舍生取义”等(1分)⑶对孔子或孟子的名言言之成理即可(1分)10.(1)都是送别诗。(2)七绝 五律。(3)①√②×③×④√⑤×⑥√(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柳”和“留”谐音,于是古代常用“柳”表示送别。(6)长。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可以看出。11.D 12.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数量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2分,指出总数量1分,指出增加数来源1分) “扮演了主要角色”或“起着决定生作用”(1分,指出作用或表现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3.(1)山中有了寒意,(看)远处的灯火,在树林外忽明忽暗。(或: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2)村子里晚上用杵臼捣谷(的声音)又和稀疏的佛寺钟声交错。(或: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14.冬季。当待春中,春天。15.视觉与听觉。16.不对。作者这里借狗叫声、舂米声、疏钟声来写山村月下寒夜的幽深与清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写法,从而突出表现了景物的特点。17.是中有深趣矣。18.作者与裴迪过去常“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作者去山中时不愿打扰他读书,在山中时又因裴迪不能一同游览而十分遗憾。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信中托人带给裴迪,并邀请他“当待春中”,“倘能从我游乎?”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9.时间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20.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21.父爱如母22.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23.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24.插,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25.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二)26.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②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意思对即可)27.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28.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意思对即可)29.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意思对即可)30.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意思对即可)31.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四、作文(55分)
32.评分说明:按中考作文评分要求评分。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