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常州外国语学校(省常中分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常州外国语学校(省常中分校)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一)积累(共14分)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相对应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括号内。(2分)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潜( )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2、默写(9分)
(1)竹径通幽处, 。
(2)潮平两岸阔, 。
(3)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
(4)门前流水尚能西, 。
(5)两个黄鹂鸣翠柳, 。
(6)船在动, , , !
3、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一书的作者是 ,请说出书中的一个故事

(二)运用(共12分)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林非的发言赢的了同学们热列的掌声。

5、请写两句名言警句张贴在图书馆里。(2分)
(1)
(2)
6、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它们成为一组排比句。(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棵草的荒原;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河流; , ; ,

7、王刚同学把从刘亮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王刚,在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2分)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共9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9、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3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10、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11、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17题(共17分)
刘老师
刘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第一次见到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我家里,开学前她一户户上门来接受学生的报名,顺便认识学生和学生家长,这样的老师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只遇到过这一次。   当时刘老师有五十岁左右,矮矮的个子,瘦瘦的,那双眼显得特别有神,她如果板着脸,更是让人胆怯得不敢正视。刘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着实替我们这些南方人矫正了许多普通话的不标准发音。   刘老师一身正气不信邪,在学校里敢说敢做敢管。那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许多老师还不敢理直气壮地教学生念书,更不敢大胆地管理学生。但是她不怕,全校开大会,有学生在下面说话,她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训斥那个讲话的学生,所以大家都有点怕她。其实她并不是学校的领导,也不是什么干部,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刘老师上课很有特色。有一次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在查字典时,发现字典上对某个字解释的意思与课文上对不上号,所以就空着没有写。刘老师启发我们说:“字典上的意思与课文上对不上号,说明你们在查字典的时候还是动了脑筋的,但是这还很不够。当你们发现第一个解释对不上号的时候,为什么不继续查字典,直到把它搞清楚呢?在很多汉字后面,有许多种意思的解释,只要你们顺着一直查下去,就一定能找到与课文上相吻合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追根究底,要把问题彻底搞清楚才停止,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刘老师的这番教诲,不但使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还使我后来从中领悟出了非常有效的日语和英语的自学方法。    刘老师的教学不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教材,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为此她建议我们在课外要多阅读课外读物。当时还在文革中,许多书是禁书,图书馆也不开放,刘老师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建议我们每位同学将自己家里的书,不管什么书,都拿到教室里来,建成一个班级图书室。这使我们阅读了大量当时被禁止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水平。   大概是在初二的时候吧,全校举行过一次作文比赛,我们班上有两位同学的文章入选。在对这两位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讲时,她让我们先来说一说哪一篇更好。这两篇文章中,A篇内容比较简单,说一位同学去买盐,售货员将一斤装的当成半斤装的给了他,他回家后才发现错了,于是将多拿的盐退了回去。B篇内容比较丰富曲折,说一位同学捡到一支钢笔,很喜欢,就悄悄地留下自己用了,结果越用越喜欢,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忽然良心发现地想到,那个丢掉钢笔的人一定也非常喜欢吧,现在没有了,一定很痛苦。想到这就把钢笔交给老师,并找到了失主。我们听了之后都说B文章写得好。但是刘老师的结论与我们的相反,她说,“一篇文章的文采固然重要,但一篇文章的思想更加重要,B篇文章的作者,在捡到钢笔时不是首先想到失主,而是首先想到自己用,这在思想性上就无法与A篇比较。文贵曲,但并不是说越曲越好,尤其是你们目前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首先应该将文章写通顺,然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的提高。”    当时教育改革,小学只上五年,初中只上两年,所以两年后我就只好非常惋惜地离开了刘老师。但在心里,我是一直记得并感激着刘老师的,尤其是她给我的许多学习上的启发,不但将伴随我一生,我还要传给我的孩子。
12、文章一共写了刘老师的几件往事?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5分)




13、你喜不喜欢刘老师这样的老师?如喜欢,喜欢她什么;如不喜欢,不喜欢什么?说说你的具体感受。(2分)


14、体会刘老师指点学生查字典的一段话,谈谈刘老师的教学有什么特色。(2分)


15、在刘老师的教导下,作者得到了哪些对他终身发展有益的收获?(4分)


16、你是否同意刘老师对两篇作文的评价意见?说说你的观点。(2分)



17、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幼时记趣》,完成18-21题(1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 明察秋毫( ) (2) 项为之强( )
(3) 徐喷以烟( ) (4) 凹者为壑( )
(5) 方出神 ( ) (6) 鞭数十( )
(7)于土墙凹凸处 ( ) (8)常蹲其身 ( )
(9)以土砾凸者为邱( ) (10)凹者为壑 ( )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0、文章题为《幼时记趣》,这“趣”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简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上面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三、作文(30分)
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你对你的同桌一定有所了解。请以《同桌的你》为题,写一篇主人的记叙文。本文应用第二人称,选择恰当的典型事情,反映人物性格,写出人物的特点。(100字以上)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