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整合训练语文试卷

八年级上
第 三 单 元
名师引导
1.目标导航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本单元学习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
《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
《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狼藉(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停滞(zhì) 磨蹭(c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馍(mó) 病笃(dǔ) 恸(tòng) 瞥(piē)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jiá) zhǔ(嘱)托 tuí(颓)唐 琐xiè(屑) diàn(惦)记
  ②.多音字
背(bēi)背负 查(chá)检查 丧(sāng)丧事 勾(gōu)勾留 晕(yūn)晕眩 劲(jìn)使劲
(bèi)背道而驰 (zhā)查氏 (sàng)丧失 (gòu)勾当 (yùn)晕车  (jìng)劲敌
蒙(méng)蒙蔽 差(chā)差距 数(shǔ)数不胜数 为(wèi)为了 奔(bēn)奔跑 更(gēng)更改
(mēng)蒙骗 (chāi)差使 (shù)数目 (wéi)作为 (bèn)奔命 (gèng)更加
(měng)蒙古 (chà)差不多 (shuò)数见不鲜
(cī)参差不齐
3成语记忆
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恰当的词语:
(1)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理感到悲伤。(触目伤怀)
(2)感情聚积在心里。(情郁于中)
(3)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手蹑脚)
(4)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循循善诱)
(5)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饮泣吞声)
(6)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 (唏唏嘘嘘)
                           
3.名句解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背影》
解读: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
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                                    
4.文学常识备考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②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③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1921 年大学毕业后至1931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1932年7月,建立 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 奋漫笔》等杂文集。1933年7月因受迫害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 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④川端康成:日本作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⑤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⑥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祠祭司行走、宗人府主事等。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自幼天资颖慧,才华横溢,有敏锐的观察力;又受过系统的汉学教育和良好的文学熏陶,自觉地以诗文创作来经世匡时,干预时政,宣传变革,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过发聩振聋的作用。龚诗多属于政治抒情诗,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语言警辟,运用意蕴丰富的意象来描绘、抒写现实,奇境独辟,别开生面。从”诗界革命”派到南社,乃至整个近代诗坛,无不受到他的影响。有《定庵文集》等。                              
5.古诗词鉴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鉴赏〕
这两句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 《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情调又积极、乐观,能给人以鼓舞力量。因而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都从此脱胎。尾联紧接三联收束全篇,劝慰杜少府欣然启程。交情很深的朋友总是不愿分离的,然而”儿女情长”,就难免”英雄气短”。这两句诗,即曲折地表现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又用”无为”排除了”儿女情长”,鼓舞对方的英雄之气。全诗一洗向来送别诗的悲酸之态,意境雄阔,风格爽朗,不愧名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6.仿写演练 
例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 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 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要求:仿照例句写一个赞扬自己母亲的句子。                 
7.语文实践活动指南
本单元的语文时间活动是”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 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 学生自学短文。
(4)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 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5)反馈,交流,总结经验。 学生汇报经验。
教学反思 基础整合                                          
基础知识及运用
根据下列拼音,写出下列词语:(5分)
tuí( )唐 狼jí( ) yū ( )腐 mò( )地 lán( )褛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别字,并加以改正: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己 气势凶凶 如数奉还 失魂落魄
莫明其妙 辗转反则 饮泣吞声 无精打彩 娓娓动听
有错的成语






改 正






按要求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劝慰朋友,志趣高远的千古名句是:
《夜雨寄北》中表现诗人想像重逢情景的语句是:
《己亥杂诗》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诗句是:
依照下列例句,请分别再写三句你对”爱心”和”父母的心”的理解
例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5——8题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校门口的一颗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忽然,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还是没有她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着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大爷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的小亮!”她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老大爷说。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衣襟里摸出一包裹得紧紧的,还带有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的手里,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有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给要好的伙伴两颗,
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蹦着跳着,连那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5.文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过去的妈妈对小亮的爱?请找出句子并作简单分析。
答:

6.研读句子,回答:
⑴.”都放学了。”“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她”知道些什么吗?
答:
⑵.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能说出老头明白了什么吗?
答:

⑶.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老师为什么要背过身去? 你能想像出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
答:

7.有人说:文中的小亮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答:

8.结合文章或者生活实际,请你说说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答: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3题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气息,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地对我们说:”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
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
我们齐声回答:”是给俺太婆带来的。”
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你们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吗?”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忽然脸上没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写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太婆看到我们,擦了擦眼睛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眼色,我和哥哥连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
我们把手伸出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9.太婆给”我们”苹果为什么要我们到一边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答:

10.结合文章说说文中的”我和哥哥”是怎样的孩子?
答:

11.文中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你认为妈妈美好的心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
答:

13.文中划线句子中”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你能试着说说当时妈妈在想什么吗?
答: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