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南海中学12~13学年度苏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试卷

南海中学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 2012.10
得分 统分人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逶迤(yí) 泥毡(zhān) 千锤百炼 翩翩起舞
B.愠怒(yùn) 蜷曲(juǎn) 酣然入梦 万籁俱寂
C.澎湃(pài) 钥匙(yào) 梅花漫天 感慨良深
D.猝然(cù) 绚丽(xuàn) 苛捐杂税 姹紫嫣红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3分)
A.听了周副主席的话,他似乎浑身充满了力量。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南海黄岩岛的领土争端上,中国政府据理力争,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达白热化。 C.高邮的蝶园广场真美!一到春天,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D.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C.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D.钓鱼岛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基本条件。
5、课文写真。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写的革命史诗,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全诗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B.《草》和《<长征>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况,前文着重表现周副主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
C.《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D.陆定一的《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全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写红军遇到的“四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 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②③⑤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二、积累运用(26分)
7、 阅读下面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注音。(5分)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xiáng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yĭ在警卫员的肩头,眼里fú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蔫 薄
8、按原文填空(12分)
(1) ,铁马冰河入梦来。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3)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4)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5)《泊秦淮》中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 。”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9、教师节到了,你班将组织一次“感恩教师节”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6分)。
节目一:《每当我走过你窗前》(合唱)

节目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吕伟独唱)

开场白:


串连词:


10、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发现。(3分)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帝企鹅的繁殖栖息地正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北极冰区狩猎场融化,致使一些北极熊只能同类相残,现在北极熊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材料二: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最终,海平面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将会导致孟加拉国、埃及、马尔代夫的岛屿和三角洲被淹没。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2亿左右的难民因气候影响而被迫逃离家园。
材料三:持续13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在失望中画上句号,迫使人们将拯救地球的希望寄予下一次会议。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热切期盼全世界的人们能够为人类发展之路作出抉择,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阅读理解(46分)
(一)诗歌赏析(7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 写到 。 (4分)

1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王曰,何坐? (2)楚王赐晏子酒
(3)吏二缚一人诣王 (4)其实味不同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意思。(3分)


15、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3分)


16、你喜欢晏子这个人吗?为什么?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请写出一个。(3分)



1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2)为什么“元方入门不顾”?(2分)



(三)阅读《乔家大院》,回答问题。(9分)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的“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终成为一座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内,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18.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 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3分)
19.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名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2分)

(四)阅读《我与父亲抬担子》,回答问题。(13分)
我与父亲抬担子
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高,走在后,担子的绳索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般硌(音ge)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快了,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骨嫩,压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面,父亲个儿矮,走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着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大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部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些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处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音Cheng)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突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根本就无需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22.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拾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父与子之间怎样的一种情感? (3分)
答:



23.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4分)
答:


24.这篇文章三次写“我”与父亲抬担子,小时候的“我”说“我能行”,后来体弱和年老的父亲也先后说“我能行”,这三次说的“我能行”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答:


25. “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答:

四、作文(60分)
你是自然,走进你,我能欣赏到山川河流的美丽;你是历史,走进你,我能品味沧海桑田的变迁;你是科学,走进你,我能探索日月星辰的奥秘;你是真情,走进你,我能感受到……
请以“走进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走 进 你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