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安家中学2012年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测试题(二)

安家中学八年级语文测试题(二)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狼籍(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B、停滞(zhì) 磨蹭(z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C、病笃(dǔ) 恸(tòng)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xiá)
D、颓(tuí)唐 琐xiè(屑) 惦(diàn)记 ) 背道而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
B.今年早春,西南地区的旱情非常严峻,据称是60年未遇。难怪有父母官急中生智,怒批气象预报不该说天气晴好,应叫天气晴坏!
C.女儿今天要出嫁了,妈妈亲手为女儿乔装打扮。
D.爬上天堂寨才知道它有多高,只见周围的群山鳞次栉比,都在它的脚下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日前,我市某区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80余位领导干部参加了该区科技创新培训会。
B.望着移民近乎渴盼的眼神和焦急的呼吁,我总是含着泪别过脸去,朝向远处的群山。
C.上级领导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的战略,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十堰跨越式发展。
D.她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剪纸作品不管人物和花鸟虫鱼等,都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B.《七律 ?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基调凄苦缠绵。
5、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3分)
①然而,鸳鸯并非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恩爱情深,生死与共。
②但在生育子女后,它们便分道扬镳,养育重任全由雌鸳鸯承担。
③鸳鸯在中国是恩爱的象征,常被称作“多情鸟”,人们惊羡于它们雌雄成双,形影不离。
④诗中的鸳鸯,象征焦、刘二人爱情永久不渝。
⑤研究发现,雌雄鸳鸯在热恋期限间的确情深意长。
⑥汉代名诗《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一更。”
A.⑤②③①⑥④ B.⑤②⑥④③① C.③⑥④①⑤② D.⑥④③①⑤②
6、请为下面的消息你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据新华社成都10日电 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沿着龙门山从南到北,先后到青川、北川等受灾极重的县市,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视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温家宝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地笑了。紧张的三天行程中,温家宝先后深入7个村庄看望群众,村庄面貌为之一新,他十分高兴。接着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他曾7次来到这所学校的临时教学场所看望师生。总理说,学校有了新楼,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满足,一个学校是有精神的,要懂得大爱无疆,为国家无私奉献一切。
短短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家宝总理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标题:
7、古诗文阅读(4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句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8、语文实践活动。(共6分)
同学们,生活如同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潮气,时而潮落。也正是因为有了跌宕,生命才更显精彩。但是有的同学只能面对成功,鲜花和掌声,却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和眼泪。华英学校某班开展了“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也请你微笑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学会微笑】为了让学生学会乐观的面对挫折,微笑面对生活,华英学校要求各班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请你给大家提供两种方式。(2分)

方式一: 方式二:

【我们谈论挫折】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材料一: 2011年 9月19日下午,江西省九江市三名10岁左右的女学生,相约跳楼后被送往医院急救,她们跳楼的原因竟然是:“跳楼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
材料二:宿州八中 八年级5班学生殷光宇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殴打,孩子感觉无脸见人,一怒之下便从楼上跳下当场身亡。

我的看法:



【我能排忧解难】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这使部分同学对班主任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的请求班主任改正自己的不足?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呢?(2分)
你对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哞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9、(2分)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10、(2分)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2分)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
14、(2分)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次日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不下百遍。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梁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3)不知不觉间,到了县城。
(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从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来,对那个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7)“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的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9)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快餐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如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10)“什么?爹?” (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16、文章第(2)、(6)、(8)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并对那个买主进行简单评价。(3分)
(1)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2) 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6)段“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一句中,“父亲”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的时候,“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父亲”二十年前对“我”的叮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1、释词。(3分)
便径入坐灵床上 ( ) 便索舆来奔丧 ( )弦既不调 ( )
子敬素好琴 ( ) 语时了不悲 ( ) ( )
22、翻译句子。(3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翻译:

23、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奔丧,第二件事王子猷恸绝。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 是因为他自知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也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D、王子遒“月余亦卒”的原因有生病和悲痛。
2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6、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四、作文(50分)
27、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①珍惜所拥有的
②这也是课堂
要求:
①选择题目(1)的请补写题目作文。
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