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号: 班级: 姓名:
(一)、积累(共13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2分)
你踏着隆冬的脚步,带着人们的渴盼,捎着新春的信息,来了。飘yì① 的雪呵!你的舞姿是那么轻yíng② 舒展,你的心灵是那么晶yíng③ 纯洁。你为大地送来温馨、和xié④ ,你给人们带来丰收、欢欣和喜悦。
2、默写。(共6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具有很深的哲理。告诉我们,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因为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所以看得高,看得远。
(2)“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望岳》一诗中表达诗人阔达胸襟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填空。)
3.一本好书可以超越国界,也可以超越时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请分别写出这部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并谈谈你最深刻的阅读感受。(5分)
作者: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
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少于50字)
(二)、运用(共4分)
4.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我看长河落日,我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
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题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人民,克尽职守保平安”。请你说说标语中“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4分)
5.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你所了解的知识,写出你思考的结果。
  
【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
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阅读《下三叠泉》,完成。(14分)
下三叠泉 张抗抗
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杆。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削、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的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
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的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
“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
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
“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
“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
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7、通读全文,说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的含义。(4分)


8、文中有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相呼应,请将有关句子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9、本文是篇游记,如果把文题《下三叠泉》改为《游三叠泉》,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10、在作者笔下,庐山的石阶、云雾、山泉都是那么形象生动,各具情态。你觉得其中最有情趣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4分)


11、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用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语言予以概括。(不超过40字)。(6分)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3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_____代文学家。(2分)
2.解释。(4分)
(1)不见曦月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_________
(3)蒙络摇缀___________ (4)斗折蛇行_________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要简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文语段,完成习题。
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帷敝缨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保,譩忠介。(6分)
1.解释。(4分)
卒__________ 敝_________ 醵_________ 敛_________
2.翻译划线句子。(3分)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5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到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恬静优美;朱自清在春天的蓬勃生机中享受到了欣喜与欢乐……,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以“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500字。
题目: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