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孔乙己》导学案4

课题:孔乙己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选用“我”作为叙述角色串组材料,将人物一生典型片段连起来的结构。 2.了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二、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难点: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2、作品含蓄(夹杂方言、古句),不易理解。
三、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3. 文体简介:
1、小说的特点:
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
第二:有较为完整、生动的情节。
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
2、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3、描写的分类:
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构成的单位分: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4、人物描写的类别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四、自主学习:
(一)查字典,注音或写汉字
茴香豆(     ) 羼水(     )  拭去(     )   蘸酒(     )
阔绰(     )  蒲包(     )  舀水(     )  不屑置biàn(    )
荤菜( ) 涨红( ) 间或( ) 门kǎn( )
咸hēng( )酒店 打折( )腿 哄( )笑 附和( )
(二)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格局: 之乎者也:
君子固穷: 营生:
(三)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小题
1.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三要素,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人物: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

环境:时间 地点
情节:
2.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3、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找出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片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

2、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3、①《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各种人的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4、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六、课堂反馈
(一)阅读课文第1—3节,回答问题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词语反映了什么?

2、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3、第2、3段字面上说的是“我”的职务,其实质勾勒出了怎样的社会风情?

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二)阅读第4-8节,回答问题
5、“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6、小说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7、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说说“总是”一词作用。别人给他取的这个绰号有何含义?

8、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他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什么性格?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9、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夹些“难懂的话”?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0、第5节从全文顺序来看,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1、“我"为什么不让孔乙己把四个“茴”字写完?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孔乙己的神态动作与“我”形成了对比,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12、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14、体会“排”、“笼”“罩”等词语的精当。

15、仔细品味孔乙己出场时各种笑声,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阅读第10-12节,回答问题。
16、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7、“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的“才”如果删去,是否影响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18、“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体会这一句式和“竟”字的含义及作用。“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19.“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与“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两个“仍然”分别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性格?请简要分析。

20、找出第11段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说说作用。

21.“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一句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体会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一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表现人物的作用。

22.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2分)

23.文中孔乙己说话极少,作者借助神态描写来表达他难以言说的心理。请找出来,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4、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说说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2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26、结合全文概括孔乙己的性格,说说鲁迅对笔下的孔乙己感情是怎样的?

2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28、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29、巧妙的对比是文章鲜明的写作特色,也是鲁迅先生喜爱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作用分别是什么。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31.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2.翻译句子。(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33.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五、合作探究1、“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即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这样写,一是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展开。这样,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二是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分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3、①以笑贯穿全文。②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4、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六、(一)1、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2、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字面上说的是“我”的职务,实质上勾画出这样的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惟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人心势利冷酷如此,孔乙己的不幸也就很自然的了。。
4、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二)5、“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句话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6、“身材很高大”----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营养不良,贫困“皱纹间常夹些伤痕” ----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风烛残年“长衫又脏又破”-----懒惰 轻视劳动
7、“满口之乎者也”为的是显示他“很有学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总是”说一些让人半懂不懂的话,表现了孔乙己因深受科举毒害而无法与人正常对话的迂腐可悲的状况。而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绰号正是对孔乙己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强烈讽刺与揶揄。
8、他先避而不答,而后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继而 “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有口语与文言的区别,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一辩。酒客追问击中要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在他是终生耻辱,所以“颓唐不安”,足见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灵魂。这几句生动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先是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傲,后来却是反映他难以掩饰的、不可名状的苦痛
9、孔乙己说一些“难懂的话”是为了体现读书人的身份,为自己辩护,掩饰窘相;同时也为了保全读书人的面子,维护残存的尊严。作者通过这个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孔乙己迂腐穷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性格特点。
10、第5段,描叙人们背地里对孔乙己的议论,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这是前面情节的补充。孔乙己连秀才也没有考中,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愈来愈穷,弄到将要讨饭,因而“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不拖欠酒店的钱。这说明他的诚实。 这一段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1、不让他写完,才能表现他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极低,连小伙计都不理他,没给他写完的机会。这段一老一少、一热一冷的对比描写中,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也说明了孔乙己的寂寞与善良。
12、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善良诚恳。 “多乎哉,不多也”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13、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14、“排”表明他有钱时的自得,同时向只能掏出四文钱买酒喝的短衣帮炫耀自己的优越。w笼罩、覆盖,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伤疤被揭穿之后难以掩饰的痛苦,捞不到半个秀才的无比失望和颓唐(1分);也充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毒害之深(1分)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15、孔乙己到店后,酒店的掌柜、酒客们一起拿他取笑,小伙计也跟着笑,孩子们也来赶热闹。(明确哪几类人在笑)  然而这些笑多是对孔乙己的嘲弄和侮辱,是从空虚、冷酷、麻木的灵魂里发出的。相对来说,孩子们的笑自然一些,从中也让孔乙己得到些许柔情和慰安。(感受)以笑衬悲, 反衬了孔乙己无人关心,更被人当作笑料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分析人物命运、社会状况) “笑”字贯穿孔乙己出场过程的始终,增加了悲剧色彩。(分析“笑”的表达作用)
(三)16、“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17、“才”极好地照应了上文中“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如果不是掌柜的说起,“我”根本不会注意到孔乙己“的确长久没有来了”。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别人增添一点笑料而已,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的生死,揭示了人情冷漠和世态炎凉。
18、侧写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成残废,用“竟”和反诘句突出丁举人作为地方上封建一霸的凶横残暴和狠毒。小说写一个读书人毒打另一个读书人,再次点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19、第一个“仍然”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第二个“仍然” 强调掌柜一向耻笑孔乙己,如今孔乙己在人生末路上,掌柜还像平常一样,足见其冷酷无情、毫无人性
20交代时令,给孔乙己的末路渲染悲凉的气氛,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21、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从而揭露了冷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精神麻木的人们;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等习性。(言之成理即可)
22、上文中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酒客们的“说笑”和“哄笑”这一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次的“笑”相互呼应.贯穿全文.表观出酒客们的冷漠无情和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如上文写孔乙己买酒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而他原来进酒店买酒却是“排出九文大钱”。“摸”与“排”这个细节呼应,表现出孔乙己境遇的变化,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到的打击的大。(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23、如“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下要再提”这一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孔乙己受到别人戏弄内心痛苦,又无力争辩的无奈和辛酸。
24、对比,说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已经不成样子,周围的人们仍对他取笑,这反映了人们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25、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
26、孔乙己性格复杂,一方面他好喝懒做、 死要面子、迂腐不堪,同时他又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 吃,表现出热情、善良的另一面。他的品行也很复杂,在酒店不拖欠酒钱的良好信誉有时是靠偷窃来维持的。所以他的为人既是可笑的,而同时,他的命运也是可悲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7、“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28、社会原因: 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②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③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自身原因: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29、①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②通过科举制度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③通过孩子和大人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从而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变得冷漠。
七、文言文
30(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31.C
32.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33.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同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