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教育 - 中小学教育资源免费下载平台

《愚公移山》学案4


《愚公移山》学案
编写:李德标 审阅:张丽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一、基础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列子,名 ,是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给下列字注音:
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杂然相许( )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③年且九十( ) ④帝感其诚 ( )
⑤毕力平险( 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⑦固不可彻(    ) ⑧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⑨无穷匮也(    ) ⑩何苦而不平 (   )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移山的结果是:
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意为
6、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7、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 _____________; ⑵ 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 _____________; ⑷ 华(华山)阴 _______ _____;
二、课文理解
1、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什么是愚公精神?结合实际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09广西贵港)
[甲]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2、翻译下面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3、对甲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同类资源